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新年伊始,一则长江白鲟已“灭绝”的消息引发关注。国际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估计2005-2010年长江白鲟已灭绝(extinction )”。

  文章通讯作者之一为我国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组组长危起伟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组组长危起伟研究员 图片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组组长危起伟研究员 图片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1月3日,危起伟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指出,文中长江白鲟已“灭绝”的结论是根据过去十几年研究数据得出的。

  《整体环境科学》上的这篇文章主题目为“世界上最大淡水鱼的灭绝”(Extinction of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freshwater fishes)。文章中称,“我们估计,(长江白鲟)灭绝时间在2005年,不晚于2010年。”文章呼吁,长江白鲟应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列为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灭绝”等级。

  1月3日下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官微回应:预计6月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期间更新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list),并发布评估结果及相应级别调整。根据目前初步结果,白鲟情况不太乐观。

  记者注意到,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中,长江白鲟仍是极危 (CR)等级,低于灭绝(EX)两个等级。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上述回应,危起伟表示,这是“IUCN的(表态),跟我们这个报告没有关系。”

  危起伟介绍说,2019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上海组织专家组评估会,他作为鲟鱼专家组织成员参加评估。那次会议上,专家组已将长江白鲟评估报告提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已完成了,怎么调整,那是它(IUCN)的事。”

  危起伟1984年参加工作,从事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侧重濒危鱼类物种保护基础和保护技术研究,研究物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等。1996年开始,担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鲟鱼专家组成员。2017年,为科学评估禁渔和增殖放流效果,农业部启动实施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项目,危起伟担任该项目首席科学家。

  危起伟对记者表示,“白鲟灭绝”文章中得出的结论基于十几年的研究,“从2003年开始,数据就没有断过。”数据来源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历史数据,“所有(长江白鲟)的数据,什么地方(误捕),(长江白鲟)多大”,其次是2005年至2010野外考察,以及2017年启动的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项目等。

  2003年1月,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在四川宜宾南溪江段救助一条长江白鲟,那也是危起伟最后一次见到活体长江白鲟。他对记者说,从研究情况看,“中华鲟、长江鲟的情况,非常不乐观。”

  2018年10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长江流域分布的水生生物多达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多种,拥有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生物11种。还有长江特有鱼类170多种,所以保护的责任尤其重大。于康震也坦承,“‘淡水鱼之王’白鲟2003年以来已连续15年没有见到踪迹了。”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决定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危起伟积极支持“长江10年禁捕”政策,“这是包括我在内,多位专家呼吁了多年,实施的政策,相信会对长江生态恢复起到很大作用。”他解释说,之所以将禁捕时限定为10年,是因为“多数鱼类寿命都是10年以下。通过繁殖1代、2代到3代,鱼类资源才能恢复。”

  他说,“鱼类和生物最知道水好不好,保护好了水,生物会反馈,会改善长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因此,“长江10年禁捕”政策的第一步是“恢复水生生物资源 ”,第二是环境层面 ,“要有生物多样性,整个长江的水生生态系统才是健康的、才是可持续的。”

  记者注意到,《意见》指出,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水生生物保护形势严峻,水域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公开数据显示,长江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运量的80%。

  危起伟认为,包括航运在内,长江上的人类活动古已有之,他感叹,“长江生态环境承载量需要研究,需要有底线,但这个底线不容易提出来,这个研究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