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绵阳市游仙区法院调解室,张学富和陈元培相对而坐,各自低头不说话。看着两位当事人不吭声,调解员许仁祥开口道:“眼看就要过春节,咱们争取今天把这个事了了,大家欢欢喜喜过个年。张学富,请你先说,为啥要告陈元培。”

  这是一桩10年未了的拖欠工资纠纷。“我女儿在陈元培的儿子陈俊江办的培训学校教书,被拖欠了工资。后来学校办不下去,我们只好申请劳动仲裁。2010年,经过仲裁应该付工资42500元,其中陈俊江承担一半多,但是至今没有付。”说起事情的原委,张学富直摇头。

  儿子欠钱,为啥父亲被起诉?原来,张学富在申请法院执行期间,陈俊江已经一穷二白,没有可执行财产。“陈元培为儿子出具担保书,在去年12月31日前支付清,但到期后还是没付,我只好继续向法院起诉。”张学富也有点无奈。

  “你的起诉书法院收到了,但是法院认为还有调解的余地。大家都是一个地方的人,没必要彻底闹翻,打官司还要花一笔钱呢,你们说是不?”作为老法律工作者,许仁祥对处理纠纷颇有心得,几句话就说到当事人心坎上,两人不住地点头。

  “老陈,你担保书上写的金额是18000元,打算好久付呢?”许仁祥继续发问。

  78岁的陈元培想了下,缓缓说道:“儿子的生意没了,家也破了,现在他一个人也没有什么收入来源。这笔钱是我担保的,还是只有我来付。我准备在今年6月底付5000元,到了年底再付5000元。”

  还有8000元怎么办?“我们自愿放弃了。”张学富说。原来,陈元培家条件困难,全靠老人一人的低保维持生活。“我们和调解员到陈元培家里看了,确实很恼火,我们也让一步吧。”

  最终,张学富和陈元培达成协议,这桩持续10年的纠纷终于了了。在调解笔录上签字捺印后,两人握握手,一并走出调解室。“很多时候,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并非不能化解,只要能请双方敞开心扉谈一谈,也许就能达成调解。”许仁祥说,从去年成为人民调解员以来,已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

  今后,“许仁祥们”从事调解工作的底气还会更足。为完善诉源治理机制,1月1日起《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正式施行,成为我省依法开展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重要依据。“《条例》对多元化解工作作了进一步规范,内容更加明确,更加注重保护当事人权利,对深化诉源治理和无讼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绵阳市中院副院长田稼旺说。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邢林表示,《条例》从法律层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人民群众“遇事找法”、参与社会治理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更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同打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记者 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