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机制
建省领导联系“5+1”产业推进机制,聚焦重点,制定出台培育方案,“对表”推进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
1959年,中国第一只黑白显像管在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诞生。之后,红光、宏明电子、长虹、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电子工业体系。如今,世界一半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全球50%的苹果平板电脑在四川生产,微型计算机年产量超过全国的五分之一。四川是五大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和运营中心。
近两年,四川加速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2019年全省建立省领导联系“5+1”产业推进机制以来,由省领导牵头,聚焦16个重点领域和数字经济,实施产业培育、精准招商、创新发展、要素保障、督促推动五大任务,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抓发展,挂图作战,重点任务一张图、重点目标一张表,按月通报、定期调度、“对表”推进。
“在这一机制下,电子信息产业被进一步细化为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新一代网络技术等领域,并制定出台专门的产业培育方案和发展行动计划等,强化产业战略引领。”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处苏平说。
按照《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培育方案》,到2022年,全省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产值将均超1500亿元。未来几年,培育重点任务将继续锁定突破核心芯片、材料和设备等关键技术,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加快完善产业链和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
四川如何站上新一代网络技术风口?《新一代网络技术产业培育方案》绘出“施工图”,力争到2022年,在5G、超高清视频、北斗系统、网络安全四个重点领域都能培育出1到2个“独角兽”。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培育方案》,则把“缺乏龙头企业,企业小而散”列为头号问题,明确要给环境、给空间,做强市场主体,培养龙头企业。2020年,我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5700亿元,软件企业总数超过1900家。
2020年四川“5+1”新看点
电子信息产业
●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能力
●推动全省“一芯一屏”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
●组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联盟
●支持成都建设世界级软件名城,打造“程序员之都”
装备制造产业
●围绕“国之重器”,推动装备行业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加大试点示范应用,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完善氢能产业链,编制完成全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研制与应用全产业链
食品饮料产业
●组建高原食品研究院,并举办第一届中国西部国际食品博览会
●大力培育一批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支持粮油、肉制品、调味品、果蔬、林竹产品、方便食品、包装饮用水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深化川黔合作,共筑“中国白酒金三角”,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
先进材料产业
●启动建设“材料地图”平台,进一步补链、强链
●积极争取将我省重点培育特色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企业、产品纳入国家重点培育范围
●启动“十四五”行业规划编制工作,出台《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一业一策”支持多晶硅、钒钛、锂电、铝材、稀土等产业发展,培育石墨烯、生物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能源化工产业
●推动“气大庆”建设,大力争取国家天然气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推进成都、眉山、宜宾、泸州、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及自贡、乐山等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建设
数字经济
●编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支持成都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统筹数据中心布局,打造成德绵眉泸雅等若干大数据产业集群
●推进“5G+工业互联网”工程,培育10个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一批应用体验中心,打造一批示范基地
本报制图/朱濉
四川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这里的新闻油爆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大四川(sinasc)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