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雪 摄影 吴枫

  从辽宁沈阳到四川巴中,开车30个小时,李飞带着妻儿回到了家。2400公里的云和月,他们一路走,一路停,在贯穿中国东北和西南的几条高速公路上,完成了2020年春节的迁徙。这是他的第十年,是他同路、同村邻居李建一家的第27年,还是整个四川巴中柳林镇盐井村无数外出务工人员们的第无数年。

  回家,为了那一碗热腾腾的牛肉火锅,为了家中父母笑出无数褶子的脸,还为了一份割舍不下的怀乡之情。巴中市120万人,每年这个时候,从东北、江浙、海南等地,匆匆地往家里赶,星星点点,汇于一地。这一路疲惫而困倦,无甚新意又十分漫长——但即使如此,还是要回家。无论漂泊多远,有一个地方总等待着他们回去,家人在哪里,家就在那里。

  一年一次,自驾回家

  李飞和李建约定出发的时间定在早上4点30分。1月12日上午4点,李飞和妻子、儿子就开始陆陆续续从家里往车上搬东西。回家的衣物、带给家里人的年礼,全都密密匝匝打好了包裹,让人无从窥视,最后搬上车的,是一箱12瓶红牛饮料。

  “我们开始走了,你们在哪里?”两人各自从家里出发,在高速路口碰面,握了握手,寒暄几句,立刻上路。今天要走的路还很长,大家都不能耽搁。“说是结伴一起走,一般走着走着就散了。”李飞拧开车上的音乐,加满了油,“有人跑得快点,有人慢点,这条路太长了,很容易就甩开距离。最后都是自己一辆车回去,路上能偶尔看到对方的车就算不错了。”

  沈阳零下21度的黑夜里,车里暖气呼呼吹着,车窗很快凝出了一层冰霜。月亮挂在头顶,汽车上了京哈高速开始狂奔,没多久,李飞的妻子和10岁的儿子,就慢慢地睡着了。

  “你什么时候来沈阳的?”“差不多10年了。”89年出生的李飞,笑起来露出一口牙,眼角全是笑纹,看上去却不像刚满30岁的样子。

  他做建筑拆迁方面的活儿,刚到沈阳时,只有20出头,相比四川的温暖,冬天的沈阳让他非常不适应。“冻得跳脚啊,知道不?”他说话已经有了东北味儿,衬着电台里的《野狼Disco》,总让人想起二人转,“没办法啊,还不是只有挺着。不然咋滴?得赚钱啊。”

  他刚到沈阳时的“身价”是120元/天。在工地上卖力气、做小工,啥活儿都干。现在,他刚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也在沈阳买了房子,车换到第二辆,但是说起曾经吃过的苦,总会顾左右而言他地绕开去。

  从天黑开到天亮,早上8点30分,山海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