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沿途的服务区,这样走走停停往巴中赶的“老铁”们,这几天很不少。就在李飞出发前一周,他的父亲先一步搭乘老乡的车回了家,东北天气冷、放假早,从1月初开始,陆陆续续就有人张罗着,三三两两回家了。在沈阳的柳林镇人,几乎都互相认识,他们沾亲带故,也都有一代代拉扯着出来讨生活的传承。

  “但这几年沈阳的巴中人比以前少了。”李飞说,随着沈阳经济下滑,近年来,许多在沈阳打工的巴中人,辗转去了浙江甚至海南等地,“还是做建筑行业的多嘛。”对于这个群体来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人带一人外出打工,去工地上找活儿,最后逐渐形成了一个群体。

  这个群体,几乎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组成。和李飞同路回乡的李建,1993年到沈阳开始打工生涯,一天的工资只有5块钱。老婆两年后也到了沈阳,在餐厅里当服务员,一个月有300块钱工资。他们在距离家乡2000多公里外,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在这里把她抚养长大。时间再往前推,李建的父辈也是从巴中为起点,经过四川达州等地,撒向东南发达地区。李建和李飞们,从40年前改革开放出发,用三代人的奋斗,为一村、一镇、一市,甚至一省的发展史写下注脚。

  翻过秦岭,家就到了

  1月13日凌晨4点,李飞的车缓缓驶进西安市曲江服务区。他准备在这里睡一觉。

  服务区里停满了各类大型货车,间杂在其中的小轿车里,几乎都盹着像李飞一样的归乡路人。在这里养养精神,才好应对接下来过秦岭的路程,这也是李飞觉得全程最难开的路段。

  “秦岭的路弯弯绕绕,大货车又多,而且每次开到这里,都是最困的时候。”他放下椅背,用羽绒服蒙住自己的脸,“每年开车回家路上,都要遇到车祸。最危险的一次就是在秦岭。”

  那是前几年,一家人开车走到快出秦岭时,眼睁睁看着前面的大货车“呛”地一声侧翻了,沉重的车厢在高速路上剌出长长的拖痕。李飞迅速点刹七八下,险险避过一场灾祸,惊出一身冷汗。从那时起,他更加注意在西安要尽量好好休息,以免遇到紧急情况反应不过来。

  “睡吧,好好休息两个小时,接下来就要一口气开回家了。”黎明前的黑暗里,儿子靠着媳妇儿,蒙头打着微微的鼾,李飞把自己裹紧了一点,“一过西安,翻过秦岭,就感觉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