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偿所愿

  1.5亿仅收回2000余万

  剩余损失自行承担40%

  这起匪夷所思的案件要追溯到2014年。彼时,泸州老窖在农行存了一笔钱,但钱到期时,却被银行告知:账户上没有这笔钱。这起“1.5亿元存款神秘失踪事件”不仅令白酒行业愕然,也震惊了整个资本市场。

  2014年10月,泸州老窖发布公告:公司发现,在中国农业银行长沙迎新支行存的1.5亿元存款,取不出来了。具体而言,根据与农行长沙迎新支行的协议,该企业在2013年4月先后4次向公司的账号汇入2亿元。存款到期后,第一笔5000万的存款和利息都被该企业收回。但剩下的1.5亿元存款到期后的第二天,公司财务人员在转款时却被农行迎新支行告知:公司账户上没有这笔钱,不能按时划转。

  彼时,泸州老窖决定将就此提起诉讼。5年以后的2019年5月,泸州老窖收到湖南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长沙存款案”一审《民事判决书》。判决书称,长沙存款案涉案金额为1.49425亿元,对于泸州老窖通过刑事执行程序不能追回的损失,由迎新支行承担40%的赔偿责任,中国农业银行长沙红星支行承担20%的赔偿责任,其余损失由泸州老窖自行承担。泸州老窖表示不服,并提起上诉。不过根据3月24日披露的公告,泸州老窖并没有如愿以偿,“已收回长沙存款案涉及合同纠纷款项2023.99万元。”还是需要承担剩下的40%的损失。

  “丢钱”过程

  祸起“资源互换”

  袁剑鸣扮演“双面间谍”

  2019年5月,伴随主犯袁剑鸣的一审判决书的公布,这笔“神秘失踪”的1.5亿存款消失过程逐渐清晰起来。追溯到2012年,整个白酒市场销量下滑,酒企想要将库存的酒都卖出去,银行想要拿到大笔存款。在这样的背景下,酒企和银行的“资源互换”应运而生。简单来说,就是酒企将钱存入银行,而银行则以团购价格拿到酒后,帮酒企卖酒。泸州老窖也实施了“资源交换,助力营销”方案,先后将2亿的现金“存入银行”。

  然而,2012年10月,了解到“资源交换”业务的袁剑鸣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可以在定期存款期限内将这些大笔款项挪作他用。随后,他使用了一些“电视剧都不敢演”的“双面间谍”手段,让泸州老窖以为这笔1.5亿元的存款存在了银行。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步骤一,2013年4月份,袁剑鸣安排张某1、陈某1冒充农行迎新支行员工,上门到泸州老窖帮助其开户,并签订了《协定存款协议》,获取了该企业相关开户印鉴模板及开户资料;步骤二,安排罗某、张某1拿着根据上述模板伪造的资料,以泸州老窖的名义到迎新支行进行开户;步骤三,袁剑鸣安排人员使用密码支付器、加盖了伪造的泸州老窖公司财务印章的取款凭证,将存款取出。

  在这中间,罗某、张某1所持的该企业资料不完全,不符合开户和网上银行条件。不过,经彼时的行长郑某的帮助,通过“特事特办”程序开通账户及网上银行。为了感谢行长郑某的帮助,袁剑鸣向郑某送了200万元现金,以及一辆20多万的雪佛兰汽车。也就是说,袁剑鸣作为中间方,分别冒充银行人员和该企业签订了合同,冒充该企业和银行签了合同,并且伪造了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书、签字和印鉴。而实际上,钱存了以后迅速被取出来,被袁剑鸣挪为他用。

  经过了3次这样的操作,袁剑鸣伙同陈某1、张某1等人获取该企业资金共计2亿元。2014年,存款到期,这一操作案发。2018年2月,潜逃在曼谷的袁剑鸣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