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一多

  预期风险费、被冻结解冻费、保证金、重新评估费、测试费以及节假日急办“辛苦费”……2019年8月至今年1月,前前后后36次,陈某以这些名目给“信贷业务员”苏某共转账4.8万元。然而,经过近半年的审批,5万元贷款还是没能办下来。

  贷款5万 转账36次

  今年1月27日,成都市公安局双流区分局航空港派出所接到陈某的报警,称他遭遇了诈骗。民警初查发现,去年8月,陈某筹划投资一家餐馆,资金缺口约5万元。于是,陈某在某网上信贷平台上注册贷款。很快,他就接到了“信贷业务员”的电话。

  随后,双方互加微信好友,“信贷业务员”详细了解了陈某的贷款需求、目前从业和收入情况以及是否负债等。正是这些所谓的“资格审核”,让陈某觉得这是贷款的固定“程序”,便没有起疑心。

  之后的4个多月,陈某先后按照对方的要求,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向6个账号转账36次,共计4.8万元。

  “反诈专班”锁定嫌疑人

  “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由于电信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隐身”于通讯网络中,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案件更难锁定其真实身份。为加强资金流和信息流研判,双流公安组建了“反诈专班”,专门打击此类犯罪。

  接航空港派出所报送的案件信息后,“反诈专班”兵分三路,一路研判分析陈某转账后的资金流向,一路研判分析嫌疑人真实身份,一路开展其他侦查工作。最终,依托智慧公安大数据、多平台综合分析,在专业信息技术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民警发现苏某、魏某、郑某3人有重大作案嫌疑。

  通过进一步侦查,警方发现3人藏匿于雅安市雨城区,双流公安立即组织15名警力前往抓捕。

  4月1日晚,“先行军”率先到达雅安,通过缜密侦查,成功确定了嫌疑人的具体位置。4月2日,待“大部队”赶到会合后,警方在两个小区的出租房内分别抓获苏某、魏某和郑某,现场查获手机SIM卡18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