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一位85岁的婆婆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庆某企业偿还其近2000万元借款。然而,这位无固定收入且应颐养天年的老人为何会向一家外地企业出借近2000万元?这一不符合常理的借贷关系,成为承办法官也想弄明白的疑点。

  随着承办单位——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法院对案件的深入调查,一起虚假诉讼案浮出水面……

  “疑惑”

  出借近2000万元给外地公司

  这事是85岁婆婆做的?

  2019年5月,家住四川富顺的85岁婆婆席某委托代理律师到富顺县人民法院,对重庆市某公司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偿还其出借的近2000万元借款及利息。

  2000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在承办法官看来,席某当时已经85岁,已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即便有那么多资金,是否有必要出借呢?况且,席某没有固定收入。通过调查借款公司的情况发现,该公司因经营异常,其工商登记信息处于被吊销未注销状态,那么公司大额举债目的是什么?

  “总是让人觉得疑惑,有蹊跷。”承办法官称,除了上述多个疑点外,她还发现,原告席某的起诉材料相当完整。怀着一些疑惑,法官将情况上报法院相关负责人,提起了“四类案件”管理监督程序,加大案件审查力度,希望查明这起借贷纠纷背后的真相。

  “调查”

  借贷关系有故意捏造之嫌

  法院拒绝撤诉申请

  据席某向承办法官讲述,钱是儿子的,也是儿子借出去的,她只是单纯地代儿子起诉,其他情况并不清楚。

  承办法官介绍,办案人员通过核查涉案款项的流水发现,席某出借的资金来源于几名案外人,席某将资金汇给被告公司指定收款人后,该收款人又将资金汇入上述几名案外人账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所谓的民间借贷交付行为明显不真实。

  就在办案人员对该案开展进一步审查的时候,2019年5月底,原告向法院提交一份撤诉申请书。同年7月,法院依法作出民事裁决,以该案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为由,不准许原告撤诉。

  而后,同年7月底、10月底,富顺法院先后两次对该案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