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声“礼成”

  拜莲箫大师为师 最终成为传承人

  2007年,文莉拜四川莲箫大师牟庆云为师,她的技艺列表中又增加了一项。一点就通的文莉也让牟庆云很惊喜,视为爱徒,带她去参加节目录制,把她介绍给众人。让她没想到的是,多年前茶小二在茶铺内的一声“礼成”,竟让她“背负”起非遗传承人的重担。文莉说,她自己也没想到师父最后会把传承人给她。

  起初,她跟着师父边学边演,很受人欢迎。“那时传统曲艺辉煌,到哪里人都是爆满,也受人尊敬。”文莉说,随着流行歌曲走上大众舞台,传统曲艺开始缓慢退场,“这不是四川莲箫遇到的问题,评书、相声、金钱板……这是整个传统曲艺都面临的问题,没有大舞台,都是自己在下面找。”

  更为小众的四川莲箫,似乎找舞台的难度更大。文莉说,到2008年左右,演出就少了,到了2010年以后,就基本没有了。她收起表演时的花衣服,把四川清音的竹鼓也收了起来。唯一不愿收的,就是那几根叮铃铃作响的“金钱棍”。

  2017年,师父牟庆云病重,文莉主动到医院照料了几个月。文莉说,师父有100多个弟子,但在弥留之际,她只把文莉及另外两位师兄妹叫到病床前。最终,师兄妹推选了文莉为传承人,牟庆云也表示赞同。

  3

  一股执念

  从学校到广场 四处寻觅传承人

  在师父面前的保证,让她倍感压力。为了传承四川莲箫,她曾主动找到一所小学的校长,表示可以免费教学生,“但学校说已经学了清音,下次有需要再联系。”两年已过去,对方到现在也没有联系她。

  文莉没放弃,自己背上“金钱棍”去广场找。看到底子不错、有灵气的孩子,她就会主动上前询问,“你喜不喜欢打在手上还有铃铛响的舞?”有孩子以为她是人贩子,害怕着跑开,也有的孩子叫来妈妈,她就对家长大说特说四川莲箫的来历,以及这门艺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每当家长问及“学了这个,一次演出费多少”,文莉便蔫了气。“我怎么给别人说嘛,我也不好说没得钱啊。”最终,得知有人愿意帮她联系一所小学,挑出二三十个学生来训练、创作四川莲箫时,文莉在微信中回复:“太好了!我给你叩个响头!”

  2018年,文莉曾收了四名弟子,但现在都是断断续续。“这只能当作一种爱好,真要当成吃饭的本事……”文莉摆摆手。其中一位弟子是一名小学生,就住在文莉家附近,但其妈妈得知学莲箫没有收入,怕以后没有出路,便不同意女儿再学。

  “只要有人喊我教,我比哪个都跑得快。”文莉说,四川眉山、简阳,她都去过,“不仅免费教,连车费都自己出。”她家属地赛云台社区工作人员贺正果也知道文阿姨,他告诉记者,文阿姨是社区艺术团的重要成员,“是一个很宝贵的人物。”社区每次搞活动都会积极邀请文阿姨参加,文阿姨也获奖无数,2016年,还上了央视的《社区英雄》栏目,与全国14个城市社区英雄同台PK。

  他说,社区也相当重视传统文化,他们将非遗文化进行梳理,集中上报。文莉很感谢社区给的舞台,但对她来说,当务之急是找传承人,“毕竟我都68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在采访最后,她穿上许久未穿的演出服向记者展示了一段四川莲箫,20多年前制作的衣服,虽然尘封许久,但依旧像新的一般。她告诉记者,“今天真的太高兴了!”她希望这件衣服能经常穿起来。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章玲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