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江上的水鸟吸引大量市民围观青衣江上的水鸟吸引大量市民围观

  几时来,几时走 “基因密码”说了算

  今年9月6日,300多只灰头麦鸡抵达雅安,到达时间比起去年的记录晚了仅仅一天。进入11月,越来越多的候鸟陆续抵雅。按照惯例,这些候鸟将在雅安度过整个冬天,到明年的3月份才开始陆续离开。

  鸟儿为什么会按时来,按时走?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会长罗向冰道出其中原委。

  据清乾隆四年《雅州府志》记载,雅安特产“鹤、鸬鹚、慈鸟、锦鸡等。1939年民国政府组织的“西康科考”活动,科学家孙明经拍摄的照片显示,青衣江河谷带(如今彩虹桥至水津关十公里河道)原是芦苇湿地,是鸟类聚集的中心区。

  数万年以来,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和中亚(南北)两条鸟类迁徙线在此段重叠,包括翻越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秦岭山脉的迁徙鸟都在此停留休整和补充食物,体能较差的留下后不再迁徙。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昔日候鸟们停留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城市。不过,每年仍然有迁徙的候鸟选择在该区域停留补给,栖居繁殖。

  “这一切,都是鸟类的基因密码,它们知道如何迁徙,在哪里停留,什么时候离开。”罗向冰说。

  从2018年开始,在市委、市政府安排下,由市林业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启动城区鸟类观测和保护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这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自2018年鸟类保护观测点设立以来,已观测到鸳鸯、雀鹰、红隼、鸺鹠等鸟类在市中心鸟类观测点、桃花岛公园的自然环境中成功繁殖,其中鸳鸯数量最多。 多种珍稀鸟类聚集市中心越冬、繁殖的现象,吸引了国内外鸟类专家实地考察,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如今,我市正在打造国内首个以保护为主,观赏、研学为辅的城市湿地观鸟体验区,稳步探索鸟类保护与观赏研学“文旅新经济”,正式翻开雅安绿色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网记者 鲁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