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保障住学医,强力补短板

  甘孜州丹巴县甲居藏寨。 杨树 摄

  

  “十三五”期间,四川累计易地扶贫搬迁136万贫困群众,规模居全国第二。

  饮水更安全,全省295.9万存在饮水困难的群众喝上“干净水”。

  达州市大竹县月华镇九银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

  

  教育正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一村一幼”、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

  一张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保障网络越织越密,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年前,四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年后,我省四川基本实现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的占比控制在10%以内。

  紧紧锁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十三五”期间,全省一次次“对症下药”,把短板补齐。

  3。

  沃野织锦绣,山乡展新颜

  “十三五”期间,四川贫困地区迎来机遇“窗口期”,加速发展。

  新格局:

  偏远山区彻底告别“溜索时代”,溜索为大桥所代替;

  全省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全部通高速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了客车。

  2006年3月21日,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村民带着羊通过溜索过西溪河。林强 摄

  2020年6月30日,阿布洛哈通村公路竣工通车。杨树 摄

  新面貌:

  每个贫困县都建有现代农业园区、每个贫困村都有集体经济,

  贫困地区“靠天吃饭、产业薄弱”的状况彻底扭转。

  宜宾高县新寨村的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