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开始,攀枝花各级各部门类似这样寻求“破圈”谋求区域协同发展的行动已密集展开。
4月22日,攀枝花市宣文系统“组团”相继前往凉山州德昌县、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等地考察,并签署系列合作备忘录。
5月17日,攀枝花市东区和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签订政务服务结对共建“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框架,将有效解决两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来回跑”等问题。
“十四五”开局之年,攀枝花市提出,以攀枝花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区域、国内国际“三个圈层”融合发展,推动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http://n.sinaimg.cn/sc/crawl/67/w550h317/20210613/83e3-krpikqe7889680.jpg)
因势而谋破局,从跳出高山深谷开始
摊开地图,川西南伸向滇北的角落里,攀枝花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城市沿着狭窄而陡峭的河谷一层层地分布在金沙江两岸。
“既然江里没有金子,那么多人涌到这里做什么?”多年前,一位诗人如此叩问。“攀枝花地下有矿藏,天上有阳光,还有三线建设的精气神。”今年78岁的攀枝花市民王东霖总结,“这里曾经一片火热,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建设者。”但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市更新迭代落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逐渐显露。
破局,从跳出高山深谷开始。“要着力构建攀枝花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区域、国内国际‘三个圈层’,重新构架攀枝花加快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努力整合区域人口和资源力量,做大经济总量、扩大人口规模、提升发展能级,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表示,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是攀枝花最主要、最顶层的目标。
破局,从锁定发展实际和发展潜力开始。从空间角度看,攀枝花地处川西南、滇西北6个市州的几何中心,与凉山、昭通、楚雄、大理、丽江5个市州的直线距离都在200公里左右。攀枝花市发展改革委攀西办副主任徐刚给出一组数据,2020年,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近7000亿元,但发展还不充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换个角度,这恰是该区域的发展潜力,投资空间、市场空间和消费空间都非常广阔。”
从自身发展看,近年来攀枝花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积累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区域领先。“去年,市外住院病人占住院病人总量的40.76%,主要来自凉山、丽江、楚雄等地,区域医疗中心地位持续巩固。”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月辉的观察角度给出佐证。
为此,攀枝花以全局思维重新构架攀枝花加快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通过市域“内圈”、区域“中圈”、国内国际“外圈”“三个圈层”建设,盘活优势资源,做大经济总量、扩大人口规模、提升发展能级,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