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四:注重提前转移安置建立地灾成功避险奖
木里交出的作业:山区气候瞬息万变,有时候发布预警的时候天气晴好,出现过群众不愿意撤离的情况。为了提升群众撤离自觉能动性,木里县政府针对受地灾威胁区域的、临灾险不便转移的特殊群众,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按照1000元/户/月的标准进行补助,提前将特殊群众转移到危险区外过渡安置。
2021年汛前,通过投亲靠友等方式将项脚乡127户575人提前分期转移。
专家划知识点:木里县现有地灾隐患点400处,威胁人口4637户25848人,威胁财产12.9亿元,县域崩塌流石流隐患点多、泥石流沟道长、流域面积大、发灾频率高。发放转移安置金实现对群众的正向激励,可以大大提升转移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为激励基层干部群众地灾防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凉山州制定《凉山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奖励与问责办法(试行)》,州本级财政每年预算50万元,对成功避免因灾人员伤亡的典型案例和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防灾单位、个人进行奖励。
经验五:注重预警信息发布和基层临灾应急处置
木里交出的作业:7月5日下午,正是晚饭时间,项脚乡泥石流沟监测员郭朝明发现查尔瓦梁子山顶被厚厚的黑云笼罩,并且伴有闪电,敏锐地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
同一时间,该组上游甲尔沟组监测员彭德高发现危机即将到来。他立即录制短视频,在村民微信群里发出同样的紧急撤离消息。
短短2分钟时间,项脚乡各村组地灾专职监测人员在多个微信群里发出撤离避让信息。随后,甲尔沟预警警报拉响,沟边群众放下碗筷夺门而出。
专家划知识点:乡镇建立乡村组干部、监测员全覆盖的防灾工作通信联络微信群和“上游下雨,中游吹哨,下游开跑”的联动机制,如有群众一旦发现泥石流沟上游有降雨征兆、中游雨情加重时,根据经验判断中下游必出现险情,立即第一时间在微信群发布预警信息,村组干部按预案迅速组织沟道两侧及沟口低洼地带群众撤离。
汛期一些乡镇时常断道断通讯,县政府将地灾紧急处置权下放隐患点监测责任人和专职监测员,如遇通联不畅,则立即采取手摇报警器,汽车巡逻喊话器,挨家挨户通知到位。
经验六:注重在人防全覆盖的基础上强化技防
木里交出的作业:2020年,项脚沟流域14次发灾,均实现成功避险。这是如何做到的?除了之前说到的5条经验,还有科技的力量在支撑。
为更好防范泥石流,项脚沟流域的4条支沟、1处不稳定斜坡(滑坡)共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安装雨量站、泥位计,受到威胁的村民居住区安装无线预警广播等20台套监测预警设备。
这些监测设备,都具有自适应、自组网、现场报警功能(断网、断电情况下能存储数据,现场及时报警)。结合当地实际,设备设定不同等级预警阈值,一旦达到设定阈值即触发无线预警广播报警,预警信号通过监测预警平台发送给相关责任人。
专家划知识点:木里科学利用“人防+技防”强化群测群防监测工作。
7月5日凌晨,设备采集到监测数据上传至预警平台,平台计算触发预警后,自动将预警指令下发至报警装置并现场发出警报,预警信息还通过监测预警平台同步发送至相关责任人,基层按照地灾隐患点“三长一员”“三单四图”工作机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灾措施。
在7月5日发生泥石流过程中,3处监测点的雨量计触发无线预警广播发出现场警报。通过“人防+技防”监测预警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各隐患点24小时实时在线监测预警,为后续的紧急避险转移工作起到了“发令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