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

  文物,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近年来,四川一直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着文化遗产。

  7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三星堆遗址的保护,从此进入法治化轨道。

  三星堆1986年“一醒惊天下”后,当时还继续面临着当地农民挖砖取土的破坏。为保护遗址,四川派出工作人员专门赴北京汇报情况。1988年,国务院单独就三星堆遗址组织评审,并将其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番专门立法保护三星堆遗址,更明确了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三星堆的保护并非个例。广元千佛崖石窟,中国石窟艺术史下半阕的典型代表。为避免这片石窟艺术瑰宝被国道车辆扬尘覆盖,从千佛崖面前经过的108国道,在10多年前直接改道。国道之下重新清理出来的明清古金牛道,自此重见天日。

  为将成都邛窑遗址打造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动员50多家原住民从当地搬出。如今,邛窑遗址公园已成为让文物活起来的鲜活案例。曾经在这里烧制了800多年陶瓷的地方,窑口再度燃烧起熊熊大火。

  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受到重创的文物也在灾后重建中重获新生。桃坪羌寨的灾后重建,更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住民族的根与魂,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保护革命文物,四川省专门印发《四川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也于7月正式施行;为保护四川石窟艺术瑰宝,四川省于去年底开启四川石窟专项调查,为全面保护石窟提供资料、摸清病因。

  传承让文物活起来 丰富历史文化滋养

  7月30日,“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揭幕。曾轰动国内外的陕西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文物,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众。不少观众说,“在这里领略到了中国盛唐时期的繁华和勃勃生机。”

  当收藏在广大博物馆、纪念馆中的文物活起来,这些古人智慧和审美的结晶,正成为国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的源泉。

  3月,伴随着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成果发布,三星堆博物馆迎来如潮游客。清明节、“五一”节假期,游客人次连连刷新历史纪录,大多数游客千里迢迢从省外赶来参观。不少游客表示,“没想到3000多年前,三星堆就能创造如此发达的青铜文明。”“我们的祖先,实在是既智慧又充满浪漫的想象力!”

  近年来,博物馆热在四川不断升温。从“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引来超百万人次的观众,到中印雕塑展、“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等,都引爆一轮又一轮观展热潮。

  据介绍,四川省博物馆观众2019年就已达7500多万人次。博物馆,已成为四川人的文化新客厅。三星堆、江口等各种考古成果发布,也持续吸引着公众热切关注。

  考古热、文博热……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面貌正变得更加清晰。活起来的文物,为公众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记者 吴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