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所高校、1700个名额

  高中生可直接拜师大学教授

  10月底,“英才计划”官网公布2023年实施方案——将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大学科,计划培养1700名中学生。

  官网资料显示,“英才计划”全称为“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由中国科协、教育部自2013年共同组织实施,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输送后备力量。

  总结起来,“英才计划”就是高校提前培养一批有潜质、有兴趣的中学生,这些高中生可以直接拜师大学教授,学习时间为期一年。

  “英才计划”采取3种培养方式:

  一是导师培养。导师根据学生不同特点,采取指定阅读书目、参加学术讨论、听取学术报告、指导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保证与学生见面次数、并对学生进行当面指导,而且要求学生在培养周期内到校参加培养次数不应少于10次。

  二是中学培养。参与中学要选派科技教师或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科研技能培训和沟通方式指导,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培养任务,配合高校导师做好学生日常培养。

  三是科学实践与交流活动。各学科工作委员会每年将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大师报告、夏(冬)令营、论坛、交流会等多种学科交流活动,提高同学们对世界科学前沿的认识,开阔国际科学视野。

  记者对比近三年的数据发现,“英才计划”的实施范围、培养人数都在逐年扩大和增加。

  在培养人数方面,2021年,“英才计划”拟培养中学生980名,2022年计划培养1200名,2023年计划人数达到1700名。

  在实施城市方面,2021年覆盖16个城市、26所高校,2022年覆盖20个城市、39所高校,2023年覆盖25个城市、58所高校。

  ▲“英才计划”近三年培养人数、覆盖城市、培养高校变化

  参与“英才计划”评价为合格和优秀的学生,将被授予《培养证书》。“英才计划”也不涉及任何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和大家熟知的“强基计划”等升学方式不同,“英才计划”不能直接考大学,也不特享受任何招生优惠。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英才计划”自2013年在北京、成都等15个试点城市开展以来,择优录取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在试点大学里跟随著名学者进行一年的学习。参加该计划的中学生,不特殊享受任何招生优惠,比如自主招生资格、降分录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