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全力以赴救治患儿转危为安

  经过上述治疗后,患儿的病情并未按照医务人员们的期盼那样稳定下来。“在充分镇痛镇静情况下,患儿仍然需要较高的呼吸机支持参数和氧浓度,一段时间甚至需要给纯氧才能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加之患儿的自主呼吸很费力,氧指数一度高达28,达到新生儿ARDS重度标准,这些情况让我们既困惑又揪心。”阳倩副主任医师说。

  患儿病情急转直下,不好的指标和消息一个个接踵而来。先是复查的胸片显示,双肺透光度显著下降,接近“白肺”;随后,患儿气道分泌物异常粘稠很难吸除,腹胀如小鼓,心肌酶升高、肝功能受损、CRP(C反应蛋白)异常、BNP(脑钠肽)增高、心脏超声提示右室肥大。。。。。。身体全面报警。“患儿的治疗很棘手,各个脏器功能指标之间密切关联,一不注意,就顾此失彼,非常难平衡,”患儿的另一位二线主管医生吴青说。

  关键时刻,儿科举全科之力,迅速组织疑难病例大讨论,不断寻找新的突破方向。最终确定了尽快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增加俯卧位、拍背、气道灌洗频次,避免返流误吸,加强院感防控等综合治疗方案,与此同时,还向重症医学中心报备了患儿随时可能需要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

  在高频呼吸机通气治疗的第4天、上激素治疗的3天后,患儿呼吸窘迫症状终于得以明显缓解。“胸片上看到患儿的‘白肺’面积在缩小,氧指数逐步下降,气道分泌物变得稀薄容易吸出,呼吸系统之外的其他脏器功能指标也在一点点地恢复正常。”患儿主管一线医师刘坤珍介绍。

  呼吸机高频通气8天后,改为了常频通气,又过了3天后,患儿的各项指标持续好转,随后进入脱机拔管治疗流程:拔除气管导管、改有创通气为无创通气,继续治疗6天,再脱机观察2天,患儿已能正常进食,达到出院指标痊愈出院。

  护士长王晓敏、陈艳介绍,“新生儿是非常脆弱的人群,病情瞬息万变,进食和输液都很困难,20天来,护理人员昼夜不歇、陪伴在小橙子身旁,精心护理直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