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记者 魏冯 视频 吴枫

  “1月4日急诊总诊次255人,救护车出车13趟……”“周利(化名),86岁,肺部感染,需协调床位。”作为成都城北急危重症区域性救治中心,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工作从早上8点的一场晨会开始。

  几名医护人员报告完头一天的诊疗数据,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梁隆斌立即总结:“我们急诊的总体诊疗次数已呈下降趋势,但危重病人比例仍然偏高,希望大家继续坚持。”几分钟短会结束后,10多名医护人员各自回到岗位上。

  从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但政策调整后并不代表医务人员可以松口气。梁隆斌预判,1月上中旬迎来春节返乡人潮,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可能会有所回升。“我们正在聚集力量,做好人员和物资准备。”

 1月4日,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尚刚(图左)和主任医师梁隆斌(图右)正在照顾患者。吴枫 摄 1月4日,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尚刚(图左)和主任医师梁隆斌(图右)正在照顾患者。吴枫 摄

  受新冠病毒感染冲击,急诊医护人员目前有怎样的经历?每个医护人员的答案不同。在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士彭沙看来,“是不停地出车,不停地转运病人,就像脚踩风火轮。”而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何荷则说,“每天都在不确定性中工作,不知道下一秒患者多还是少,不知道会很忙还是很安静。”

  从1月4日7时到1月5日9时,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对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一路跟拍,还原了他们急诊团队忙碌的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