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石刻公园内的雨水花园和生态绿道。受访者供图德阳石刻公园内的雨水花园和生态绿道。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记者 曹凘源

  2月11日,德阳石刻公园内,不少来此休闲的市民沿着健身绿道漫步。乍看上去,这条绿道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如果把一瓶水倾倒在地上,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的路面便会像海绵一样把水吸收得干干净净。“这些水将进入净水收集系统,用于浇灌园内植物和冲洗园区道路,实现反复利用。”公园负责人说。

  这是德阳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小切片。

  聚焦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德阳通过同步实施“新建+改造”两条路径,推动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全市规划和已开工在建项目达55个,其中已建成海绵型公园26个、海绵型示范小区18个,成功创建48个省级绿色社区,中心城区新建住宅项目海绵设施配套率达到100%,一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正在形成。

  为何要“海绵化”

  破解城市发展中的水问题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沿水而建,依水而兴”的德阳,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雨水自然调蓄空间不足、河湖水系连通性较差、渠系暗涵比例较高、水系与管网的耦合度较差、雨洪统筹管理能力不足等。

  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城市内涝。城市道路过去大量使用柏油路面、水泥路面等硬质铺装,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在暴雨来临时无法滞纳短期急剧增加的雨水,如果径流量超过城市排水系统的承受能力,就会出现在马路上“游泳”、在城区“看海”等内涝景象,给市民出入带来困扰。

德阳建设的海绵公园——金螺湾生态公园。受访者供图德阳建设的海绵公园——金螺湾生态公园。受访者供图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来破解。”德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马希介绍,“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马希进一步解释,海绵城市运用低影响开发理念,改变传统城市建大管道、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可以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我们希望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和城市有机更新,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进而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