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近年来,鸟类与建筑物玻璃引起的相撞已经成为导致鸟类死亡的重要因素。研究鸟撞现象并且防止这类悲剧的发生,不光是科学研究者的工作。为了引起公众对鸟撞现象的关注,近期,“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发起了一个“防鸟撞玻璃改造提案征集”的行动。

  记者注意到,“防鸟撞行动网络”旨在创造鸟类友好型城市,基于公民科学项目为防鸟撞干预措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支持,通过公众宣传、跨行业沟通合作、实地改造案例等方式,推动防鸟撞议题在公众认知、行业标准、政策制定和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如何阻止鸟儿撞击窗户?如何更好地保护城市生态多样性?6月6日,一直致力于调查、研究“鸟撞”现象的广西科学院朱磊博士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这个防鸟撞玻璃改造的提案征集活动,是为了向参与鸟撞调查的志愿者及其他关注这一议题的社会人士征集防鸟撞改造提案,使用防鸟撞贴纸对自家楼房/学校等玻璃进行防鸟撞改造,并持续监测改造效果。

2022年3月18日,成都文家场立交桥附近的天桥。封面新闻记者宋潇 摄2022年3月18日,成都文家场立交桥附近的天桥。封面新闻记者宋潇 摄

  “鸟撞玻璃”事件频发

  如何阻止鸟儿撞击玻璃成难题

  据朱磊介绍,“鸟撞”问题作为一种研究,在国内还比较冷门,由鸟撞玻璃导致鸟类死亡等问题也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因此,为了呼吁社会对鸟撞现象更加重视,昆山杜克大学、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及成都观鸟会三家机构在2021年春季共同发起了首次全国性的系统性鸟撞调查。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鸟撞现象其实广泛存在于我们身边,“之前,成都文家场立交桥附近的玻璃护栏,就因为经常被鸟儿频繁撞击,对玻璃进行了整改。”朱磊说,根据已有的实证研究,要减少鸟撞玻璃,就需要改变玻璃的反光或者透明度,而在玻璃上面张贴猛禽图案,被证实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猛禽图案的使用,需要达到一定密度,图案之间的间距要小到一定的规格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单纯依靠猛禽图案本身,不足以吓阻鸟类接近或试图穿越玻璃。

  记者获取到的一份《2021年春季全国鸟撞建筑调查报告》显示,调查期间,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共记录到39次鸟撞事件,共有12个省级行政区记录到鸟撞事件,记录到最多鸟撞事件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广东(n=7)、上海(n=6)、及浙江(n=5),北京和陕西各记录到4次鸟撞事件,江苏和辽宁各3次,广西和云南各2次,海南、河南和四川各1次,“矫正调查强度后,河南、浙江、陕西、四川的鸟撞频率比(即鸟撞事件与调研频率的比值)最高,最低的为江苏与上海。”

  在这份报告中,相关案例显示,2019年10月到2020年6月,横跨秋季迁徙季到春季迁徙季,某基金会对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办公室建筑体的鸟类撞击的位置和种类进行了记录和收集。一共记录了11次鸟撞时间,共有9种鸟类在玻璃上发生了撞击,包括东方大苇莺、树鹨、红耳鹎、黑脸噪鹛、长尾缝叶莺、纯色山鹪莺、矛斑蝗莺、八声杜鹃和黑背紫水鸡。撞击的位置和数据信息显示,建筑体两侧的玻璃幕墙的撞击次数是不同的,大部分的撞击事件是发生在建筑内侧的玻璃幕墙,而外侧的玻璃幕墙仅发生了两起撞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