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轼 

  文化传承让四川历史名人“活”起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足以彰显苏东坡的旷达豪放。

  在我省首批历史名人中,出生于眉山的苏轼在列。这位北宋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巨人,一生著述颇丰。

  “其宏富著作、光辉事功、人格魅力仍然可说是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生动活泼的教科书。”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名誉会长、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教授张志烈说。

  □李婷 本报记者 吴梦琳

  说不完道不全的天才全能型作家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均位列“唐宋八大家”。其中,苏轼文学艺术成就尤其高,涉及散文、诗歌、词、书法等等。复旦大学教授王水照这样评价:“说不全、说不完、说不透的永远的苏东坡。”

  “苏轼著述颇丰,据统计共有4800多篇文,2700多首诗,330多首词,多种专书、杂著、书帖、绘画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张志烈说。

  张志烈介绍,苏轼的散文和诗词已为人熟知,同时,其绘画突出强调写意性与抒情性,对后世文人画也有极深远影响。“苏轼还从自己的丰富艺术实践中提出许多文艺创作理论,被后代广大文艺创作与赏评者奉为金科玉律。”张志烈说,例如“有道有艺”“胸有成竹”“了然于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等。

  而就“文化”哲学视角来看,苏轼还留下了包括《易传》《书传》《论语说》三书和大量文章。“他对儒学的民本思想、仁政思想,都有深度的论证和实践,平生所到之处,都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张志烈说,此外,苏轼在军事学、医药学、水利学、农学、园林、盆景、制墨、酿酒、烹饪等方面都有值得一提的研究。“堪称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天才全能型作家。”

  苏学思想宝库留下丰厚滋养

  苏轼不仅被称为宋代蜀学开山之人,诗、词、文、书、画自开一派,为宋代天下文宗。在其大起大落人生经历中,高尚道德品行和人格魅力更是炫目,自他以后,四川乃至全国的文化人中,有不少都是他的“粉丝”。

  苏轼从小饱读诗书、胸怀天下,成年后在朝为官,却因时局变化,人生遭遇颇多波折。“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首《自题金山画像》,悲伤失意中不失洒脱,是苏诗典型风格,也简要概括了苏轼的一生。

  在起起落落的人生中,苏轼依旧心系天下、乐观豪放,对此,张志烈用四点进行了概括——爱国爱民,奋力当事的崇高理想;求真求实,探索创新的人生追求;信道持行,独立不惧的处事原则;坚守节操,潇洒恣肆的生活态度。

  “可以说,苏轼一生努力学习,一生勤奋工作,一生说真话,一生为老百姓做事,一生遭打击,一生不屈服,乐观顽强地生活。”张志烈说,苏轼丰厚的著述,还有一生投入生活实践的全部事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智慧和精神以及其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在历史时空中的投射延展和巨大影响力,“这些共同构成苏学的思想宝库和艺术宝库,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留下了丰厚滋养。”

  宋孝宗曾点评苏轼带来的影响——“人传元祐之学,家有眉山之书。”如今,苏轼依然是一个文化高峰,被人所仰望和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