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财经|时尚|艺术|运动|娱乐|汽车|教育|站内导航
达州

新浪四川>达州>旅游>正文

一朵李花让达州宣汉庙安乡美成“网红”

2018年04月02日 12:14 达州日报 

  阳春三月,陌上花开。宣汉县庙安乡李花争相绽放,花朵白得轻盈,美得醉人。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犹如白雪覆满枝头,清风徐来,香韵悠悠,宛如世外桃源。

  来自重庆、成都、达州等地的游客纷纷前来赏花,庙安乡一时成了“网红”。一朵小小的李子花,不知不觉描绘出农村美、农民兴、农业富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花开了,农村面貌靓丽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李”花开。驱车行驶庙安乡,路两旁雪白的李花仿佛白颜料打翻在川东北大地,与农家乐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幅田园风景画。

  然而,几年前,这个地方还是另外一番景象。每年春耕之前,农田里残留的是一茬茬枯萎的水稻秸秆,显得毫无生机。

  “回想过去那个时候,单纯种李子树挣不了多少钱,大家都不愿种。”家住庙安乡八庙村3组的黄孝鹏回忆过去的状况。谁曾想,如今庙安几千亩的李花一夜之间开放,雪白的花海与粉墙黛瓦的川东北建筑交相辉映,庙安被誉为“花果山”。

  3月21日,宣汉县庙安乡第七届李花节开幕,为游客带来各种不同的视觉体验:在群山之间,感受雪浪翻飞的澎湃;在跌马口露营地,领悟伴花而眠的诗意;在脆李文化长廊,见证“李”的成长……文艺演出、巴人歌舞、自驾骑行、民俗演出、农产品展示、导游大赛、写生摄影,活动丰富多彩。

  记者走进庙安乡,看到几千亩李花连成花海,在花海掩映中,一个个美丽新村坐落其中。“以前为了发展旅游拆掉一些老房子,老百姓非常不情愿,现在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主动进行农房改造。”庙安乡党委书记李建军说,“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来了,农民生活富裕了

  “乡村振兴,人是关键。”李建军介绍,以往每年春节过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小孩,成为“空心村”。而随着李花旅游的火热,农村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气。

  庙安“花果山”,自2011年开办李花节以来,吸引游客千万人次。游客来到庙安“花果山”,可以漫步花海,体验农耕文化……因李花而闻名的庙安,去年李花盛开的高峰期,景区接待游客达上百万人次。

  眼看着家乡的李花季越来越热闹,在外打工的黄孝鹏、田淑英夫妇前几年也回到了老家庙安乡八庙村,将自家数亩地流转给景区统一种李树,并利用自家庭院开起了特色农家乐,年收入20多万元。像这样的农家乐,在庙安乡有数十家。

  农民从小看到大的李花,正成为带动他们增收的“致富花”。2010年,在外务工的八庙村村民舒天富返乡创业,栽种青脆李10亩,2013年陆续挂果,按照市场价格销售,年收入可达30万元。在八庙村,像舒天富一样靠种李子致富的人比比皆是。八庙村也由一个偏远贫困的山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旅游度假村。

  庙安乡有7000多人,以前约有5000人在外务工。“目前,该乡约有3000人返乡种植果树,部分村民还搞起了农家乐。”李建军说,“现在,我乡村民基本都回来吃上旅游饭了,乡村振兴肯定有希望。”

  村富了,农业产业动力强了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从“食用之果”到“旅游之花”,李花的附加值大幅提升,俨然成了“软黄金”。

  通过庙安李花的带动,宣汉去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预计今年还会更高。在庙安乡,去年李花带动景区内群众人均增收2300多元。原来“藏在深山人不知”的剁辣椒、红薯干等农副产品,也卖出了好价钱,农户因此增收不少。

  据了解,八庙村有548户2200多人,外出务工人数不足100人,500户左右家庭都建立了自家的果园,村里不仅没有一分土地荒芜,就连荒山荒坡都被开垦出来了。

  一朵小小的李花,也带来了乡村振兴的新启示。庙安乡的产业发展,无论从规模上、标准化程度上,还是经营机制上,完全符合现代农业的标准,只是这里没有通过引进大企业等工商资本下乡,而是全乡群众直接参与,通过合作社的组织推动,产业发展所赚的每一分钱都装进农民自己的腰包。

  “通过几年的发展,10万元户在我们这里随处可见。农民赚到了真金白银,这样的产业发展模式才是最好的。”庙安乡八庙村村支书姚文太说,“乡村除了提供农产品,还有休闲、旅游甚至教育等多重价值,应该在这些方面更多发力,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

  □特约记者 漆楚良 摄影报道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