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不去做一次核酸检测,我觉得自己可能快‘抑郁’了。”28岁的小施(化名)对红星新闻记者说完这句话,做了个沮丧的表情。
前段时间,成都人小施因公出差去了趟重庆,隔离期满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他总认为自己是潜伏期更长、的无症状感染者。他在酒店长租了一个房间,不敢和家人同住,也不敢去医院,每天只能通过视频电话,见见两岁的儿子。直至前几天,他看到一则新闻,公布了成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医疗卫生机构名单,他拨通了名单上的电话,当天做完检测,第二天就拿到了报告。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报告结果就像一剂“强心针”,结束了他半个月以来的痛苦。
本月17日,成都市卫健委将成都可进行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及检测的医疗机构及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公告,有意愿进行核酸检测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可前往相关医疗机构采样检测。
第一批吃核酸检测“螃蟹”的人:
“高峰期每天检测量2000多例”
和小施一样经历同样“痛苦的”,还有成都人小吴(化名)。
前段时间,因工作需要,小吴见了一位从境外回来的客户。当天回家后,他开始出现咳嗽、乏力等症状,第二天,同住的女友出现腹泻。楼下诊所的医生告诉他是普通感冒不用担心,但他依然放心不下。当天下午,他便驱车去机构自费检测,翌日便拿到了结果。虽虚惊一场,但“等待的过程极其煎熬”,“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到底‘中招了没’。”
成都公开对社会公众检测的医疗机构后,谁是第一批吃核酸检测“螃蟹”的人?他们为何要去做核酸检测?21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成都千麦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千麦医学”),卫健委对外公布的成都首批面向社会公众检测的医疗卫生机构共有10家,千麦医学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在楼下等待时,发现四位前来取检测报告的年轻人,他们聚在一起,指着报告单上的检测结果互相传看,有说有笑。其中一位李姓的检测人将报告结果递给记者说,一行都是成都人,过两天要去北京务工,对方告知他们进京前,需先在当地自费做核酸检测。
这天来千麦医学取纸质报告的检测者,大多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其中一位检测者只愿意向院方透露大致情况。他表示,做核酸检测的目的,是因为即将去北京出差,就算住酒店,对方也让他先在本地自费做一次核酸检测。
据新华网此前报道,19日,北京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对八类人员实施核酸检测,其中,外地来京人员须持当地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