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气不缺但冷热不均

  吃的生意好服装生意秋,“把生意一直做好,难”

  “1227步行街有这么火,当初谁也没想到!”8月13日傍晚6点,正是下班高峰,南充市顺庆区1227步行街满是黑压压的人群。街口处,柯黎明经营的冰豆花店前围满了人。这家营业面积只有4平方米的小铺,每晚的营业收入竟可以达到三四千元。

  作为一条在传统商业街区重新打造的特色仿古步行街,1227步行街于2013年12月底开街营业。这条直线距离不到1000米的步行街,现已入驻商家234户,入住率达100%,业态基本囊括了吃住游购娱等日常消费。

  同在一条街上,生意却是两重天,尤其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

  “门前是餐饮小吃一条街,左边是服装百货一条街,光看灯光的亮度就知道哪里更有人气。”华为授权体验店正处于两条街巷交叉位置,店长罗润秋坦言,自从去年11月步行街夜市小吃街启动后,因为客流的暴增,华为手机的销售业绩也跟着上涨超过30%。

  步行街负责人孙宏凌也有同感。在他看来,相较于过去“大包小包”的购物场景,如今以餐饮消费和休闲娱乐为主的体验式消费业态更受欢迎。“网购兴起之后,像服装这类零售业就有下降趋势。”

  这种变化,更加直观体现在1227步行街墙的导购图上:红黄蓝绿标识的品牌类别中,蓝色代表的服装等百货零售品牌仅占30%左右,其余全是餐饮和生活休闲类。

  在170公里之外的绵阳涪城区,绵州记忆步行街同样川流不息。作为当地一处大型商业步行街,三纵三横的街道聚集商户3000余家。

  大观园仿古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街道之一。“人多的时候,几千人都不为过,那时一个月的净利润四五万块钱都很正常,现在还是差远了。”吴艳在大观园一楼的底层商铺经营20多年,卖过糖果也卖过饮料等。回忆起大观园从1997年开业到2010年顶峰时期人山人海的场面,她至今都感到不可思议,“现在不行了,虽然逛街的人看上去还是多,但大多数人都是逛逛就走,买的东西也是零敲碎打的小玩意,生意越来越难做。”吴艳感慨。

  二

  一铺不再难求

  口岸稍差的商铺,租金下降,老板不断换

  “这条仿古街算是整个绵州记忆人气最高的街道,但曾经的‘一铺难求’辉煌时代已经远去了。”四川富临集团资产经营分公司大观园管理处经理黎晓蓉坦言,过去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商铺,年租金能够达到30多万元,还很抢手。现在风光不再,有些口岸稍微差点的商铺,老板换了一轮又一轮,甚至闲置。租金平均下降了10%。

  随着电商兴起,线下的百货销售普遍受到冲击,加上大观园仿古步行街的配套设施落后、外观形象老旧,客流丢失在所难免。但仍有不少步行街做得风生水起。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黎晓蓉和商家进行充分沟通,也带领管理团队专门前往成都、武汉、上海等地的步行街考察调研。

  “国际品牌多、商流客流大,这个确实没法比。”黎晓蓉走了一圈回来发现,除了省会城市本身的吸引力更大以外,其实各个地方的业态和销售形式都差不多,甚至单从商家数量、年销售额等数据相比,绵州记忆也不差,但唯独有一点令她印象深刻——那些步行街,管理都十分规范,业态主题和店面形象风格统一。

  绵阳市涪城区商务局局长谢世军也看到了问题所在:规划缺乏系统性,老旧小区穿插步行街,交通管理存在漏洞,下水道管网建设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绵州记忆作为绵阳最大的商业步行街,因为缺乏系统性的打造,始终难有更大突破。”

  “但改起来太难了!”8月14日,记者见到绵阳市涪城区商务局副局长方利平时,他手上正拿着绵州记忆步行街改造提升方案总览示意图,这是一份尚未启动的方案。方利平坦言,在研究制定方案时,首先要确定谁来改、谁出钱、谁实施的问题,结果梳理下来发现,这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关键原因,就在于业主实在太多。“这条步行街的商铺产权,其中国有资产占比30%,大公司、大企业占比20%,而剩下的50%全集中在小业主身上,你说怎么改?”

  对于这一点,黎晓蓉也深有同感:大观园只有几百米长,但产权却很分散,有的被私人老板卖出去了,有的是单位部门的,七八个业主单位搅在一起,很难统一打造和管理。“过去也曾想过对步行街进行升级改造,商户们也都表示支持,但一说到钱就很难执行下去,改造也就无疾而终。”

  人气的没落、转型的困难,这些无奈和尴尬,同样是摆在成都春熙路商家眼前的一道难题。

  “以前都说‘春熙路上看美女’,现在美女都在其他地方去了。”龙抄手总店副总经理杜勇从1987年起就在春熙路上班,30多年来,见证了春熙路从起步、发展、巅峰到进入瓶颈期的过程。说起现在的“百年春熙”,杜勇有些苦笑。“除了亨德利、凤祥楼和我们龙抄手,以前的老店大多都搬走了,百年风韵难觅。”不仅如此,随着太古里、宽窄巷子等步行街的崛起,春熙路的人气被分散得更快。正因为生意难做,不少老板直接就把店铺转让出去,业态也一改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