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税务如何发挥职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如何推进税收共治?“十四五”期间,成都税务有哪些具体的目标?成都市人大代表,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姜涛这样说。
成都市人大代表,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姜涛。新华网曹鹏摄
问:成都税务如何发挥职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如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提升和优化工作,助力成都高质量发展?
姜涛:当前,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不断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的税收,也在服务和推动区域一体化战略中迈出了新的步伐。成都税务积极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提供“蓉税智慧”“蓉税经验”,努力下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手棋”。
比如,2020年,成都税务创新提出纳税服务“清单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三化建设”,并联合德阳、眉山、资阳三市税务部门共同推行,目前成德眉资税务局已实现区域内60个综合性办税服务场所“无差异受理、同标准办理、同制度落实”,辐射覆盖区域内152万纳税人,推动成德眉资区域税收营商环境高质高效。此外,包括共建成德眉资税费票证寄递中心、推进纳税人基础信息互享互用、协同开展大企业个性化服务、统一简易处罚裁量基准等在内的19项重点工作任务均已落地落实。
下一步,成都税务将按照“共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目标,从推动成德眉资政策执行标准化、税收征管一体化、税费服务便利化、干部交流常态化等方面,为全方位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问:今年“税收共治”成为热词,如何理解税收共治现代化?在税收共治上,成都税务做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能为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哪些支持?
姜涛:税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拓展税收共治格局,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税收治理的协同性,将能进一步发挥税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和非税征管职责划转等重大改革深入推进,汇聚社会各界合力、构建税收共治格局已成为成都坚持以共享发展理念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渠道方面,成都税务大力支持四川省税收大数据“一平台、两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全市财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帮助税务部门及时有效获取全市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数据。在数据运用方面,组织开展信息数据比对分析,利用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共享交互,精准发现并防范经济运行风险。在社保非税上,成都税务持续优化税务、人社、医保和银行等部门常态化协调机制运转,顺利征收逾900万名城乡居民、40余万户企业、150余万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费,顺利承接涉及成都3批次4项非税收入项目划转。在个税汇算方面,统筹推进数据交换,触及全市286.19万人的个人所得税首次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平稳实施。在优化执法方面,进一步加强税务、司法、财政、住建、经侦等部门的协作,探索开展涉税违法行为联合惩戒、涉税信用共享利用等工作。
税收共治离不开部门、数据、资源、政策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成都税务支持鼓励税务部门积极参与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总目标,在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中按需施策、以税资政。用好税费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培植优质企业、完善供应体系,为提升税收执法水平、培育新增税源、充实地方财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收入规模作出更大贡献。
问:近两年来,减税降费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成都税务在减税降费的实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稳就业保就业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
姜涛:成都落地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累计税收减免达4425亿元,2020年,成都市税务部门累计落实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280亿元,超过全省减税降费总量的60%,惠及纳税人、缴费人超53万户次,有效降低了市场主体经营负担,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成都税务部门一方面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了市场主体的税费负担、提振发展信心、拉动创业就业、助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加速推进“非接触式”服务,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助力稳岗稳就业。目前,156个单项业务已实现“最多跑一次”,电子税务局注册率达80%以上,网上办理率达98%以上。办税服务厅平均等候时间2分钟,单项业务平均办理时间5分钟,企业间存量非住宅登记办理时间压缩到0.5个工作日。创新升级“减税云贷”银税互动产品及子产品“减税抗疫贷”,已在全国21个省市移植放贷,总体规模达218亿元。
问: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税务怎样迈好开局第一步?
姜涛:新的一年,我们将在总局、省局、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做好强化精确执法、优化精细服务、推进税收共治、落实减税降费等七方面的重点工作,奋力推动新阶段成都税收现代化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