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多点支撑:其他城市的机会

  “城市群”是多个城市组成的集合体。这意味着,成渝世界级机场群,也绝不只能局限在成渝两地。

  3月15日,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指以成都双流、重庆江北等枢纽机场为核心,以天府、绵阳、宜宾、泸州、万州、达州、南充、黔江等机场为骨干和重要补充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

  他着重提到了一个概念:“多点支撑”,即包括培育绵阳等机场的骨干功能,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打造人民满意、各具特色的小而精、小而美机场等。

  也就是说,未来一段时间里,成渝机场群的建设,更是其他城市“起飞”的机会。

  但眼下,对成渝机场群来说,最大的问题仍是流量。在最新公报中,除成都双流、重庆江北外,旅客吞吐量排在成渝机场群第三的成都天府,已是全国第47位,绵阳南郊、宜宾五粮液分别为第50位、73位。

  国家民航局综合司在解读时提到,成渝机场群中小机场较多,普遍存在业务量小、通达性差、设施薄弱、经营困难等问题,与成都、重庆枢纽相比存在较大的发展级差,航空服务有效服务水平较低。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在国家民航局的《指导意见》中找得到答案。

  一种解法,是完善中小机场布局建设。红星新闻注意到,在上述意见关于机场的改扩建任务中,有至少十个城市被点名:

  要培育绵阳机场骨干功能,推进万州、黔江机场改扩建工程,布局建设乐山、遂宁、雅安机场,研究建设广安机场,支撑成渝都市圈相向发展。提升万州、南充机场保障能力,推进达州机场迁建工程,布局建设阆中机场,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完善宜宾、泸州机场服务能力,支撑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

  这意味着,世界机场群的建设不仅将带来机场数量的提升,无疑也将提升其他地区的发展势能,加速其融入双城经济圈的发展。

  另一种解法,则是进一步提升成都、重庆机场的辐射能力,比如加快打造成渝轨道上的机场群,构建成渝都市圈1小时和城市群2小时的高品质出行交通圈。

  “建设世界级机场群不是区域内机场的简单集合,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李后强表示,这涉及基础建设、航线网络、地面交通、航权时刻、协同机制建设等各个方面,需多方共同努力。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03

  突围:货运

  按照《指导意见》,到2035年,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将全面建成,其中包括“国际枢纽功能迈上新台阶”——在业内的普遍解读中,这一目标的潜台词,是加大货运发展。

  根据此次公报,2021年成渝机场群的货邮吞吐量为115.2万吨,较上年增长9.3%。横向比较,与其他三大机场群仍有差距。

  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马剑指出,西部整体在经济体量、产业结构等要素资源有待加强,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加持下,国际客货流的增量在中长期是必然结果。

  放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显得尤为重要。去年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进行了谋划,明确要构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中西部地区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战略支点。

  “当然,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纳入国家综合交通网规划布局,枢纽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马剑补充道,在国际航空客运仍然受限的情况下,国际航空货运为中国城市对外开放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在以往“重客轻货”的航空发展模式格局下,“弯道超车”的新机遇,正在筹谋打造开放枢纽的城市面前显现。

  另一方面,航空货运是带动性很强的产业。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测算,每新增10万吨航空货物,将直接创造出800个工作岗位。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曹允春强调,一方面要发展机场建设,而周边的临空经济区也相当关键——作为一种新兴开放形态,其核心在于,利用更大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辐射更广区域的产业集群。

  他指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临空经济区能够聚集一批具有明显技术偏好、时间偏好和空间偏好的产业,具备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生产效率高、时效性强等特点。这些产业技术偏好性强,其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地化聚集,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融入全球价值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倒逼地区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升级。

  曹允春强调,要以机场群推动临空经济和区域产业升级,推动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

  不过,也要意识到,产业配套和临空经济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

  马剑指出,成渝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看,距离提供匹配机场运力的高附加值和高时效性的产业仍有一段距离。“而枢纽的建设,一定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眼下,匹配的产业发展阶段是急需的”。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