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获悉,由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与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同组建的“首科蓉智研究院”日前出炉《副省级以上城市创新创业发展情况对比分析专题报告(2022)》(下文简称《报告》),《报告》分析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市场主体活跃度、科技型企业培育、国家级创孵载体、区域创新能力等四项维度24项细分指标。

  《报告》显示,2021年,成都在新增市场主体、实有市场主体、科创板上市企业等多项指标排在副省级城市前列,其中,在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实有市场主体数量以及实有市场主体总数增速均位列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二。

  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实有市场主体数量位列第二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力的体现之一。

  从新增市场主体来看,《报告》显示,2021年,成都市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位列副省级以上城市第2位,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突破62万户,是副省级以上城市新增市场主体均值的1.8倍。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已连续4年维持在50万户以上、连续2年维持60万户以上的高位运行增长态势。

  从实有市场主体总数来看,截至2021年底,成都市实有市场主体总数达到331.9万户,位列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第2位。相较2020年,成都市排名上升2位,超越上海、重庆等城市。此外,成都市实有市场主体总数同比增长13.64%,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位列第2位,在总量处于高位运行下仍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报告部分数据截图▲报告部分数据截图

  市场主体背后,是城市激活经济的诸多举措,也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2020年8月30日,成都市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政策体系从1.0版的“建体系夯基础”,到2.0版的“学先进补短板”,再到3.0版的“树标杆创品牌”,直至“集创新求突破”的4.0。日前,成都市发改委发布相关统计数据,聚焦成都在创新创业、人才流动、市场开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交通便捷六大领域的阶段性建设成果。

  在落实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成都制定实施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30条”,推动4所在蓉高校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累计37家在蓉高校院所及国有企业出台改革办法,累计900余项成果完成分割确权或赋权,2500余项成果落地转化。

  在营造创新创业场景方面,成都构建“城市机会清单+创新应用实验室+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示范应用场景”场景全周期孵化机制,累计支持创新应用实验室13个,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16个,应用场景示范区9个、示范应用场景项目89个。

▲报告部分数据截图▲报告部分数据截图

  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791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7家

  在成都,一个个高新技术企业,正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聚集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报告》显示,2021年,成都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1891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911家,数量相较2020年增长率近 30%。从科创板维度来看,截至2022年8月底,成都市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达到 17家,在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位列第5位,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

  科创板企业可以看作是区域科创实力和资本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细数科创板上市企业,成都17家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无人机三大领域。

  生物医药是成都“建圈强链”的重要产业之一,现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完善的产业生态圈。在科创板“成都军团”里,包含了成都先导、欧林生物、苑东生物、海创药业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作为成都首个突破万亿的产业,电子信息领域思科瑞、坤恒顺维、国光电气、智明达、天微电子等公司的上市,显示了成都电子信息领域的优渥土壤。此外,无人机领域成都已有三家本土公司成功上市,分别是纵横股份、中航无人机和立航科技。

▲报告部分数据截图▲报告部分数据截图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