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

  保持“六稳”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源

  记者: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但更取决于事在人为。对于怎么跨台阶,有没有什么建议?

  张杰:面向未来,唯一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首先,经济下行的压力仍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仍在进行。刚才提到四川在全国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意味着,四川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也会越来越直接和显性。要站上新台阶,四川经济需要保持更强的韧劲和稳定性。

  鲁荣东:我赞同这样的说法。对四川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持续稳步推进“六稳”。

  稳增长,稳投资很关键。四川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以上,多措并举保持投资稳定,对四川来说至关重要。我有几个建议:一是要抓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窗口期,争取一些对四川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比如像天府国际机场这样的“超级工程”;二是要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企业债券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类资金支持;三是发挥四川改革先行者的优势,探索建立政府与其他参与者合理分担风险和共享收益机制,提振市场信心与活力。

  还有一点,就是稳定就业。2019年全省就业态势总体稳定,但隐形压力也逐渐凸显,高校毕业生、考研人数创新高,失业时长超过6个月的人数占比有上升。解决就业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实体经济本身,要继续推动企业降本减负。我觉得有一点需要引起重视,就是下力气研究提高降成本减负担等优惠政策的“知晓率”和“到达率”,使其更易操作、更好落地,为稳定就业提供更有力保障。另外,还要顺应就业变化趋势,加快建立适应网络直播、网约车等新兴业态发展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拓展更大就业空间。

  记者: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伴随经济跨越发展,一些新的经济形态、业态会异军突起。

  张杰: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区域发展总是相伴相生的。比如我们分析过去10年四川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抓住机遇积极承接全球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察视角。未来,影响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是什么?我觉得,应该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赋予成渝地区的“两中心两地”新使命中去寻找答案。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与四川强化“南向开放”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通道建设是个基础性工程,以此为契机优化产业布局,与南向地区和国家形成互补循环产业链,提升“四川造”的创新能力和附加值,四川就可能在新的区域发展中抢占先机。

  鲁荣东:除了这些外部因素,一些内部变化也值得重视。当今时代,经济增长正日益转向更多依靠消费和服务业需求,服务业正逐渐成为主要产业形态,并逐渐成为带动经济转型的主要动能、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需要看到的是,四川不仅是人口大省,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更是整个西部地区的消费中心。因此,应该把服务业放在与制造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研究,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并重的产业政策导向,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问题,充分释放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