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连日来,我省各地多措并举,推动全产业链全行业整体复工复产。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哪些困难?区域经济发展面临什么挑战?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什么政策,成效如何?本报记者走进企业,直击项目现场,追踪行业难点,见证全省各地迎难而上,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谋划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积极作为。今日起,本报推出“川报调查·复工复产破难题”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3月14日上午,两辆贴有“四川农民工返岗春风行动专用车”标签的大巴车先后驶入南充市顺庆区芦溪镇和金台镇,送128名农民工赴市内企业面试。这些农民工中,芦溪镇的唐秀英和丈夫在广东广州打工多年,今年准备留在南充工作。

  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疫情之下,我省推动复工复产,如何解决“人”的问题?

  □本报记者 燕巧 樊邦平 王博尔 蒲南溪 郑志浩 秦勇 文莎

  变化

  省内工人好招了 用工结构性矛盾出现缓解迹象

  3月10日,广元至平武高速实现全线14个标段全面复工。“为了全线复工,5000多名工人里,有2000多名外省工人换成了省内工人。”北新路桥集团广平高速项目总承包部综合办公室主管黄辉说。

  广平高速是广元市在建的最大单体项目,用工最高峰时有8000人左右,平时大约五分之三的工人来自湖北、湖南、福建、甘肃、重庆等地。受疫情影响,外省工人返岗出现困难。“复工一个多月,广平高速共从外省点对点接回600多人。”黄辉对记者说,省外工人回来不了,就用省内工人。

  通过劳务公司、当地政府帮忙招聘,工地每天有200多名新工人进场。黄辉觉得“换工人”很顺利。

  惠鹏是广平高速第5标段的项目经理。该标段一共320多名工人,以前绝大部分来自湖北和重庆,现在光是从省内广元、巴中、自贡和达州等地新招的工人就有170人。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高技能人才短缺、一般技能人才供应相对过剩是省内企业面临的用工结构性问题。受疫情影响,当前县区企业这类矛盾出现缓解迹象。

  “以前我们最缺二保焊工,拿钱都找不到,常年缺100人,但今年在省内已经招了60人左右,情况比往年好。”剑阁县四川驰恒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岳桂明说。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仪陇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前明,“一部分人选择在家门口就业,仪陇经开区目前用工缺口比往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