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期满主动留下

  说服妻子成为“帮扶一家子”

  时间过得快,2018年8月,第四批对口帮扶工作两年期满,徐俊本可以随工作组回眉山。但是,面对电脑上的工作交接单,徐俊打出的却是继续留下的申请书。

  “嘎伍岭70余户漏雨、漏雪的房屋修缮刚启动,电商销售量仍待提高,连接县城的大桥还没有踪影,半途离开,一不放心,二不甘心。”徐俊说,自己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和嘎伍岭的乡亲们一起见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那一刻。

  不过,徐俊也有纠结的地方:一边是脱贫攻坚关键节点走不开,一边是照顾妻儿的责任难舍。

  思来想去,他决定动员当高中教师的妻子陈丹,带上刚上小学的儿子一起来帮扶。“这样就能一家团圆,我也能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经常听徐俊讲工作酸甜苦辣的妻子,很理解也很支持,报名参加了眉山第五批对口帮扶金川工作组,支教金川中学。

  在眉山青神,徐俊一家和父母在一起,很少下厨做饭。如今,妻儿都要过去,父母颇有微词:妻子可以过去,娃娃还小,就不过去了。

  不过,在征求儿子意愿时,徐俊6岁的儿子满心欢喜地说:爸爸、妈妈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孩子的懂事让徐俊和妻子非常感动。一到金川,妻子就迅速调整心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金川的教育事业中。

  在金川中学教师马谋康看来,陈丹最大的优势是对孩子“三观”的影响。“陈老师会客观地教导孩子们,让娃娃们客观地看待外面更大的世界。”

  早上吃剩饭,中午妻儿在学校吃饭,只有晚上一家人才能聚在一起。但因为徐俊走村入户,一周能吃上3次团聚的晚餐,徐俊就很知足了。

  就这样,一家人齐心协力扎根在这里,成为雪域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从此,脱贫攻坚路上,多了这一家子。

  脱贫摘帽不算什么

  “我要和大家一起见证全面小康”

  再次留在雪域高原,徐俊干劲更足了。2019年年初,村里道路维修工程竣工,3月,金川河大桥开工工程进展顺利。协调工作,维持秩序,严把质量关,徐俊每天骑着摩托车工地、村上两头跑,恨不得一年365天都在工地上。

  2019年5月,长151米、宽4米的混凝土大桥建成通车。74岁的贫困户季云海住在村头铁索桥往下两公里的船头湾,其感叹:“真是祖祖辈辈都想不到啊!”

  进村的路越来越宽,改扩建2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阵地,拓宽14个盘山村道回头弯,人畜饮水工程延伸入户……

  徐俊和妻儿的坚守付出,换来了硕果累累:现在的嘎伍岭上百亩花椒串串红,百亩翠李挂枝头,高山土鸡不愁销。2019年,嘎伍岭村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村子也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不过,徐俊和他的摩托车仍没有停下来。

  海拔近3000米的山村,夜晚静得只能听见虫鸣声。徐俊还在忙着入户走访,考虑到种植业受天气影响较大,他征求大家意见,发展养殖业。

  帮扶快满4年,今年底,徐俊就将返回青神。时不我待,他想做的事还很多。

  “虽然我们之前接受了省上相关部门的验收,但是我们还需要巩固。进村的道路还比较窄,我们正在加宽。在产业发展上,我们依托支部加贫困户加电商的方式,不光发展种植业,还发展养殖业。此外,除了乡村治理,村子外有些地方已经发展起乡村旅游。嘎伍岭村风光如画,可以依靠乡村旅游提高村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徐俊的想法很坚定:脱贫摘帽不算什么,我要和大家一起见证全面小康。

↑徐俊(右一)邀请成都中药材公司专家到嘎伍岭村研究白芪中药材试种方案。↑徐俊(右一)邀请成都中药材公司专家到嘎伍岭村研究白芪中药材试种方案。

  “村民们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中国人不懈追求、改变命运的奋斗历程?”回想这几年,徐俊无愧于心。他说,自己和这里的情缘将延续下去。无论未来自己身处何方,这个叫嘎伍岭的地方,都将是他一生的关注所在。

  当然,也不是一点愧疚没有。说到这里,徐俊笑了起来:“儿子跟着自己瘦了,我被妈、老汉(父亲)说过。”

  兰婷 郑欢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蒋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