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汶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泸州观察 陈向前 摄影报道
今年春节, “就地过年”成为2021年新热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年,疫情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中风险地区群众原则上就地过年,低风险地区倡导群众就地过年。
1月8日,泸州就提出非必要不出泸,非必要不出境,号召大家尽量“就地过年”。泸州也是四川外出务工大市,以泸县为例,就有40余万外出务工人员。
“就地过年”,意味着大量原本返乡过年的人,将在就业地过年,不出远门,但消费不会停,这也给各地春节经济走势带来一系列变化。
2月3日至2月8日,四川在线记者实地走访包括建筑制造业、零售、酒店、旅行社、医疗器械、化工、外卖、餐饮等42家商家企业、25名群众和3个建筑工地,观察动员“就地过节”之下各个领域的热与冷。
![西南商贸城5区节日喜庆用品店,部分市民前来选购。魏冯 摄](http://n.sinaimg.cn/sc/crawl/117/w550h367/20210209/a8d3-kiweitv9090417.jpg)
8日,四川在线记者刊发了“就地过年”冷与热观察的上篇,《泸州“就地过年”烧旺“宅经济”之火 重点民生工程春节不停工 》,接下来让我们观察下有哪些领域短暂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