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墩文化是三星堆文化的来源之一

  正在持续发掘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以大量精美文物吸引着公众关注。三星堆文化的发展,和宝墩文化又有无关联?唐淼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在本土宝墩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综合发展而来。从这个角度而言,宝墩文化也是三星堆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成都平原相继发现了宝墩古城遗址、郫县古城遗址等8座史前古城遗址。它们文化面貌相似,年代前后延续,学术界将该文化命名为“宝墩文化”。宝墩文化的确认将成都平原历史向前推进了800年,将成都平原正式纳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之中,填补了长江上游文明进程的空白,同时为三星堆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线索。

  “宝墩文化阶段,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的城址、遗址,证明了成都平原拥有孕育三星堆的文化沃土。”唐淼说。

竹(木)骨泥墙建筑竹(木)骨泥墙建筑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已知宝墩文化分布于50余个遗址,其中就包括三星堆遗址。在宝墩文化晚期,社会复杂化程度加剧,出现了拥有一定权力的特殊阶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一系列中原、长江中下游文明因素进入成都平原,与本地宝墩文化融合,产生了三星堆文化。这些外来文化可以观察到的主要有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二里头文化等。

  “宝墩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制陶、石器工艺、城墙修筑技术、建筑形态、生业经济上有明显的延续关系,应该说宝墩文化为三星堆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线索,三星堆文化是在宝墩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文明因素、长江中下游文明因素综合发展而来的。”唐淼说。

  唐淼介绍,宝墩古城开启成都城市文明,为早期国家的形成及文明的萌发孕育了胚胎。宝墩文化时期积累的挖壕筑城、治水、水稻栽培、家畜养殖等经验,为宝墩文化后期和三星堆文化时期古城址的修筑、生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宝墩古城遗址是成都平原城市文明的起源地,是成都平原迈进文明门槛和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古蜀文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为代表的宝墩文化,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三星堆文化,以十二桥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以成都商业街船棺墓为代表的晚期蜀文化等考古成果勾勒出古蜀文明长达2000年的发展脉络。”

  背景:

  为了配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子课题—长江上游文明进程的研究,在国家文物局批准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了宝墩遗址多轮考古发掘,主要目标是探索宝墩文化时期的聚落结构和形态,生业经济、环境与人地关系,探索成都平原社会复杂化进程。近两三年宝墩古城的考古工作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对成都平原宝墩时期人地关系——人类居住模式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