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6月25日下午,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高温下,乡间田野都少了忙碌的身影,只剩下蝉鸣鸟叫。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双才镇万里村,马路边一栋小楼内,嘎吱嘎吱的吊扇下,今年才参加完高考的黎旭坐在饭桌前看C语言编程书籍,母亲李红霞则在一旁织毛线鞋。在高中陪读期间,这样的画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这个小家庭有些特殊,脱贫户、低保户,男女主人公都是残疾。但是这个夏天,因为儿子有出息,高考成绩超一本线66分,他们家成为了街坊邻居羡慕的对象。
“我们再穷也不能穷了娃娃的教育。”这是陪读妈妈李红霞根深蒂固的观念。
克服生活困难
靠卖毛线鞋自力更生
第一次见到李红霞是6月7日下午5点,2022年高考内江六中考点外,伴随着数学考试结束铃声响起,附近陪考的家长纷纷聚拢到校门口,伸长脖子左右张望,寻找自家孩子的身影。李红霞将双拐夹在腋下,右手举着手机拍照,想为黎旭记录下人生重要时刻。
李红霞今年42岁,是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人,10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残疾,左腿比右腿短,只能拄拐行走。
2003年经人介绍,李红霞嫁到了东兴区双才镇,和比他大12岁的黎德平结为夫妇。黎德平也因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而且身材矮小,有严重的驼背。
夫妻俩因为行动不便,不能做庄稼。还好李红霞手巧,特别擅长织毛线,尤其是毛线鞋。她织的毛线拖鞋穿起来暖和,还很透气,结实耐用,深受村民喜欢。于是,夫妇俩靠在镇上摆摊卖手工毛线鞋,赚取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