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接过“接力棒”

  跟随父亲的步伐继续放电影

  谈起农村坝坝电影的发展,邹志贤说,1980年以后,电视机、VCD影碟机、DVD录像机等逐渐兴起,随着新的播放设备的普遍化,电影市场受到冲击,观看电影的人慢慢开始下降,但对电影的热爱让他没有轻易言弃。

  “我当时给电影公司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说,哪怕只有一个观众,我也会放下去,死都要死在放映机旁。”他说,在那个电影快“放不下去”的时代,领导认为他的坚守和执着精神值得鼓励,同意他继续放电影。

  1986年,为了继续放电影,他去信用社贷款,加上当时新华公社给予的一定支持,一座土木结构搭建的小电影院建成了,它的名字叫月华乡电影院。人们来电影院看电影全是坐的木棒搭成的小板凳。电影院除了放电影的功能外,平时还作为会议室和活动场所,颇受大家欢迎。电影院一直开到1997年才关闭……

 ▲邹志贤家里存下来的放映设备 ▲邹志贤家里存下来的放映设备

  “我记得那时候父亲每天五六点天不亮就要从礼州出发,到老城区的陶家祠巷的电影公司去拿影片,像《妈妈再爱我一次》这样的好片子出来的时候,电影院一天至少要放四五场,年平均200场是少不下来的。现在,父亲用接片胶水粘胶片的画面还深深记在我的脑海中。”女儿贺晓燕说。

  “我外公以前走到哪里都是人群的焦点,大家都围着他转。”邹志贤的孙女陈盼说,她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经常和外公去各个村里放电影,那时候,她觉得外公虽很风光,但对于家人而言,更多的是觉得这份工作很辛苦,也担心外公的安危。

  晚上6时许,在礼州镇新华村民族文化活动小广场上,邹志贤和女儿贺晓燕一一把放映设备、连接线等从三轮车上拿下来。虽然已经68岁,但邹志贤爬上升降梯将荧幕布挂在墙面的钉子上时,仍然非常麻利、熟练。

  ▲邹志贤

  “现在看电影的人又多了起来。”在放映电影的过程中,邹志贤笔直地站着,他的一只手一直放在放映机上,感受放映机的温度,直到影片结束,直至观众散场。据悉,看坝坝电影的多为中老年人和小孩,老人看的是情怀,小孩看的是新鲜。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服老,舍不得观众、舍不得放映机,一有机会还是要亲自放一下电影。接下来我会逐步把‘接力棒’传给女儿。”邹志贤对红星新闻记者说,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充满了活力,即便身体有不适都会坚持放电影,实在无法坚持放映的话,会由他的女儿代替他放映电影。

  女儿贺晓燕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今年42岁了,目前从事销售工作,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从小跟着父亲放电影,久而久之也对电影充满了感情,她也清楚电影对于父亲的重要性。她说,接下来,她也会跟随父亲的步伐,如果父亲放不动了,自己会坚持把电影放映下去。

  寒梅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