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方案》提出提高城市产业支撑作用。做大做强城市主导产业,支持成都集聚总部经济、壮大数字经济、拓展众创空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依托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聚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老工业城市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基地,支持小城镇积极配套大中小城市产业。
发展壮大城市新区。高质量建设四川天府新区,强化高端产业引领能力,健全优质高效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开展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建设公园城市先行区。推动成都东部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南充临江新区、宜宾三江新区加快建设,有序承接中心城区部分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集聚人口。
释放城市消费活力。支持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开展扩大消费试点示范、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打造艺术街区、剧场群和文化娱乐场所群,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建设商业综合体。
健全城市住房体系。稳妥实施“一城一策”“一楼一策”,加强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盘活存量住房资源,完善长租房政策,保障承租人和出租人合法权益,逐步实现在享受公共服务上“租购同权”。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和省政府确定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到2025年力争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4万套(间)。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重点在老城区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更新改造。推进老旧小区水电路气信等配套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加装电梯、打通消防通道,到2025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约250万户、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推进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设施和疾控中心建设,优化布局发热门诊等网点。推进华西生物学研究与转化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每个市(州)本级至少配置10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每个县(市、区)至少配置4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传染病医院或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区,县级医院重点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
推进城市智慧化改造。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规模化部署和基站建设,确保城市、县城及重点乡镇连续覆盖。推行城市数据一网通用,完善交通运行、环境监测、基础设施维护等数据信息采集手段,建设统一的城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广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物联网应用,实施交通运输、水电气等终端系统智能化改造。推进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楼宇、智慧街区等建设。
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拓展城镇之间、城镇与生态功能区之间绿色生态空间,构建高质量川渝森林城市群生态体系。加强河道、湖泊等城市湿地和公园水体的水环境修复,推进长江干支流受损滩涂生态修复,加快建设城市生态绿色廊道,强化滨江绿道、观景广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休闲功能,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
推进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推动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到2025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75%。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引导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等向电气化发展。倡导绿色出行和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居民绿色消费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