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儿女踏歌而行

  回家途中暖阳相伴

  “炸开了高山,架起了桥,一条铁路通到我们家。卡莎莎(彝语:谢谢您)卡莎莎,修路的大哥卡莎莎……”9点30分的车厢,响起了嘹亮的歌声。

  新成昆铁路开通运营后,成都发出的首趟列车以1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运行,一站不停,预计不到三个小时抵达西昌西站。

  在车厢内,记者并未感觉到爬坡的感觉,将水瓶放在车厢内,未发现有明显晃动。但一路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隧道较多,隔一段就会经过长度不一的隧道。

  而在列车驶出位于凉山州越西县至喜德县的小相岭隧道时,阳光迎面洒下,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记者了解到,小相岭隧道是全线最长的隧道,全长近22公里。此外,新成昆铁路沿线地质复杂,跨越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金沙江,穿越峨眉山、大小凉山和横断山,修建难度极大。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国铁集团根据工程难度和运输能力需求,采取分段建设、分段运营模式推进,组织各参建单位,创新设计理念,开展空天地一体化智能测绘,利用大量长大隧道和高墩大跨桥梁方式,对线路进行“裁弯取直”,有效化解多种地质风险,攻克世界性建设难关,建成了全长22公里的小相岭隧道等7座1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11座2公里以上的大跨度桥梁。

“绿巨人”行驶在新成昆铁路上。封面新闻记者 杨涛 摄“绿巨人”行驶在新成昆铁路上。封面新闻记者 杨涛 摄

  列车长阿依布卡:

  回家的路更“近”了

  这一天,盼着回家更方便的彝族姑娘阿依布卡,值乘着从成都发出的首趟列车C57次,从成都南站,路过家乡,开往西昌西站。

  学生时代的阿依品学兼优,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她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成都客运段,从列车员一步步成长为列车长,并且在新成昆铁路开通时,担当首发列车长,她带领三名彝族列车员组成“红鹰”班组,成为新成昆铁路线上的一大亮点。

  小时候,在她眼里,列车员就是连接大山与外界那座桥梁的使者。“我的父亲母亲在我小时候也是通过5633次慢火车运输豆子、玉米、核桃等到邻县汉源县进行售卖。”阿依回忆。

  周末不上学的时候,阿依都会跟着父母在站台上帮忙看守货物,帮着搬运。“那时候我最羡慕的就是列车上的工作人员,觉得他们可以每天到达不同的目的地,可以去往很多美丽的城市,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长大后我也要当列车员。”

  缘分使然,在大学的一次招聘会上,她和梦想不期而遇了。

  阿依的小家安在甘洛,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今年三岁。成都到甘洛平时坐普车需要5小时34分,而且一天只有一班车,通勤花去的时间挤占了阿依每次退乘回家陪伴儿子的时间,随着新成昆铁路的开行,阿依回家的时间缩短了大半。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快铁到甘洛的这一天,新成昆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出行的用时,缩短了甘洛这座小县城到成都、到西昌、到其他目的地的时空距离。火车跑得快,发展跟得快。从关系民生的医疗资源、到关乎产业的旅游资源,再到其他方方面面,甘洛这座小城,也将更快更稳地坐上祖国高质量发展的“复兴号”。”阿依说。

“绿巨人”行驶在新成昆铁路上。封面新闻记者 杨涛 摄“绿巨人”行驶在新成昆铁路上。封面新闻记者 杨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