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义贤:去年,我省食品、药械总体合格率分别达到97.11%和99.30%,安全事故总数比2013年减少14%,继续保持了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有序可控的好势头。消费者感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没有那么乐观,主要缘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食品药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有着更高的期待,甚至有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零”风险。二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涉嫌严重违法犯罪,性质严重、手段恶劣,社会影响极坏。加之,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公众对健康安全高度关心的时代背景下,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一旦出现事件,哪怕是个别的、局部的事件,也会在国内外迅速传播扩散,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媒体聚光的焦点。前几年的“三鹿乳粉”事件重创了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加工业,其负面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除,教训极为惨痛。三是食品药品安全的信息交流不充分、不对称。如何科学有效正确看待食品药品安全种种问题的信息,没能及时有效传递给消费者。

  食品药品安全可以说是天大的事。客观上讲,这些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总体形势稳定向好。尤其是作为我们这样一个西部发展中的人口大省、消费大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特殊历史时期,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多、小、散”治理不易、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的特殊发展阶段,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极其复杂、工作任务极为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我省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一定能实现较大的提升。

  (六)请您谈谈2015年我省食品药品监督工作的主要思路?

  姚义贤: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一年,也是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的关键一年。我局将围绕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目标,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着力建立完善“五大体系”,继续坚持 “五管齐下”,切实抓好“五项重点”,确保全省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第一,建立完善“五大体系”。一是健全责任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完善社会共治责任。二是完善制度体系,把2015年作为制度建设年,推进依法行政。三是构建技术体系,加快市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和县级食品检验检测区域中心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四是建立风险防控体系,落实风险研判制度,推动监管方式转变。五是加快建设追溯体系,逐步实现药品和重点食品可追溯。

  第二,继续坚持“五管齐下”。把检查、抽检、查案、督查、舆论跟进“五管齐下”贯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始终。一是加大检查力度。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提高检查的覆盖面和针对性,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掌控风险。二是加大抽检力度。构建处室分工合作、省市上下联动机制,建立上下“一个口”和年终“一本账”制度,推动管理方式由分散化向集中化转变。三是加大查案力度。依法严打重处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加大督查力度。建立督查督办“挂号销号”平台,强化对查处问题整改情况的督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五是加大舆论跟进力度。完善新闻发布管理制度,开展宣传联络员队伍建设试点,善用新型媒体,巩固传统媒体阵地,牢牢把握引导舆论的话语权。

  第三,切实抓好“五个重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科学监管。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风险研判、预警分析上,建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黑名单”、高危企业积分管理等制度,推动监管从“事后灭火”向事前防范转变。二是理顺体制机制,强化系统监管。进一步稳定监管机构,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推动落实县乡政府属地责任。推动集中执法,着力解决基层监管执法力量不强、监管半径过长等问题。三是突出重点难点,带动全面监管。结合实际开展白酒质量安全、中药饮片“两大专项整治”,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传统节庆特色食品安全“两大专项检查”,紧盯重要环节、重点品种、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高风险部位,以重点难点突破带动面上工作整体推进。四是加强能力建设,高效优质监管。抓好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推进监管人员专业化。以检验检测项目建设带动地方政府投入,推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制定信息化建设标准,开发“四品一械”管理数据库等系统,完善监管执法终端系统。全力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努力为西部乃至全国创建活动提供经验和做法。五是坚持依法行政,实现最严监管。建立健全行政权力清单和监管责任清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修订部分类别食品审查细则、中药材炮制规范等,为监管人员提供监管标准、规定行为准则。

  (七)今年4月24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如何贯彻落实好这部新法呢?

  姚义贤: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用法的形式确认和巩固了食品监管体制改革成果,确立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新理念,更加强调食品安全工作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等基本原则。同时,明确要求要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构成犯罪的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新法还加重了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

  抓好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是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作为省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我局同时还承担着省食安委办公室的工作职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新《食品安全法》的宣贯工作。

  第一,加强培训宣传,着力营造保障食品安全的强大声势和良好舆论环境。将深化干部学法活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宣讲工作,并建立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培训考核机制,推动执法人员履职懂法、监管依法、规范执法、廉政守法。抓住宣贯《食品安全法》的有利契机,对全省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实行省、市、县分级培训,培训面达100%,实现全覆盖,切实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主体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着力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支持、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第二,完善配套法规,确保《食品安全法》全面贯彻落实到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地方立法,社会舆论反映强烈,有关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抓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一是积极配合省人大法工委加快推进食品“两小”立法。二是依照《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建议废止或者修订我省现行与《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规不一致的地方性规章,确保法律制度的一致性。三是对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确定的行政权力进行梳理、公布,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强化行刑衔接,加强食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四是结合简政放权和 “三张清单”的建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权限,优化办事流程,激发食品药品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五是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段时间后,利用食安办这一平台,组织县级以上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总结研判执行情况,认真解决法律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确保法律实施效果。

  第三,落实各方责任,加紧构建社会共治格局。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我局将以宣贯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为契机,整合利用政治、经济、法制的力量和资源,积极深化政府负总体责任、企业负主体责任、监管部门负监管责任、相关部门负协管责任的“四位一体”责任体系建设,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监管工作信息化、技术体系现代化、监管所建设标准化、稽查执法规范化等“四化”目标,确保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权威、统一、高效。同时,充分利用目标管理的指挥棒作用,强化对市县政府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推动各地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属地责任,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监管工作需要。对因属地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提请省委省政府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八)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助推全省食品药品产业的发展?

  姚义贤:总的考虑,就是在继续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一方面,把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产业发展的“先手棋”。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下,必须按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办事,尽量减少行政部门微观干预,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强化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特别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靠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清障搭台。这个方面,我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凡是能下放的都下放到位。去年我们下放45项行政审批权,今年把占据省局全年审批量近三成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权下放市(州),通过简政放权激活产业活力,助力我省打造饮料食品万亿产业。审批权下放后,食品企业办理生产许可相关业务可在市(州)进行“一站式”办结,改变过去层层审批、流程繁琐的情况。但是下放这些审批事项,决不意味着我们对这些方面放任不管了,而是更加注重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更加注重效率的提高,坚决防止“一放就乱”。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四川是全国医药产业大省,中药材产业位居全国第二。当前,国家总局正加快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我们将按照国家总局的要求,围绕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研发创新等改革任务,大力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把握好“三关”。一是严把受理关,坚决把不符合申报要求的堵在审批之前;二是严把现场检查关,强化对试制过程、检验记录、实验数据、临床试验结果的检查,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三是严把时限关,对符合条件的,严格按时限完成受理等有关工作,在规定时限内作出结论。

  第三,以技术倒逼促进产业的提挡升级。充分利用GMP、GSP 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倒逼机制,激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重组,促进品种、技术、市场、资金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重点把发展品牌战略和自创为主创仿结合作为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支持中药创新和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鼓励一批基础较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精、特、新”产品,帮助企业落实在创新发展中的普惠性政策。积极支持医药产业园区的 GMP改造和品种转移的注册工作,把医药产业园区打造成医药创新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支持中药材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支持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立,形成采收、产地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