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的文物展览现场的文物

  进入第二展厅,首先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根出土于宝墩遗址的巨大乌木,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早期成都平原水流纵横的自然环境,乌木背后的墙上彩色图画,则将宝墩时期草木葱茏万物生长的生态环境更加具象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移步向前,一张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出现了动画影像,这是宝墩古城遗址大视野图,通过动画,观众可以清楚地了解宝墩古城的发展演变历程,当时宝墩古城高耸的双重城墙非并同一时间修建,是人口扩张和与水博弈的结果。继续向前,城墙修筑场景前的玻璃屏幕上,古蜀先民正在堆土筑城,通过动画,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宝墩古城的修筑过程:挖城壕与筑城墙同时进行,城墙被拍打夯实逐层抬高。

  考古工作者这20多年来的艰辛考古成果,成功转化为一个个让观众一目了然的动画图像。“这是一次崭新的尝试,我们在撰写专业考古报告的同时,将考古发掘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展览语言,把发掘与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公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策展人唐淼介绍。

  “宝墩古城的发展与修筑历程,展示了成都平原最早古城的发展轨迹。古蜀人走下高原,最初进入成都平原时,选择在高地向低洼区域的过渡地带建造古城,反映出先民既要用水,又要避水的选址理念。”唐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