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老成都、引入新业态

  将城市空间打造成“无边界艺术现场”

  祠堂街以前是满城里的一条街,因四川总督年羹尧的缘故改名为祠堂街。细细算来,这条街哪怕只从正式改名为祠堂街算起,也已经是一条百年老街了。

  如何对一条百年老街进行改造?历史建筑与新兴业态如何取舍?

  目前,祠堂街片区仍保留着百年街巷格局,现存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四川美术社砖楼等六处文保单位与历史建筑,是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区文化留存聚集度、保护度等级较高的区域。张军雄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挖掘和保护该片区历史文化资源,展现成都近代建筑特色,祠堂街改扩建项目总体定位为“百年艺术祠堂街”,按投建运一体化模式,采取“以留为主、改建结合”的有机更新方式,对整个街区进行保护性建设改造和优化提升。在保留老成都老记忆的基础上,对祠堂街每一栋建筑进行专项设计,突出“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特点,实现历史保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同时,突出了本真原生的市井生活场景,营造历史场景,再现历史记忆。在保护性利用基础上,进一步活化消费场景,打造年轻、时尚的网红打卡地。

▲祠堂街效果图▲祠堂街效果图

  未来,祠堂街将引入美术馆、艺术衍生品商店、新生活方式茶社、复合体验书店、沉浸式红色博物馆文化、艺术家空间、艺术孵化创业园、艺术品金融等多种文商艺旅融合业态。同时还将打破边界,为周边公共文化设施提供服务配套,通过沿街外摆和街心广场架构起不同品牌和业态之间的通路,与相邻的人民公园联动,将城市空间打造成“无边界艺术现场”。

  2022年,成都将打造20条特色街区

  特色街区再现城市烟火气,风貌提升复苏老城新活力。

  2017年以来,成都市住建局大力推动蕴含历史、富含活力、空间协调的品质街区打造工作,建成了一批特色街区。通过特色街区打造和片区风貌提升,逐步形成了天府文化特色突出、形态优美、产业融合、绿色生态的城市空间,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遵循“一街区一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依托历史文化传承,突出产业特色、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等差异化优势,将空间载体提升与业态提升结合,探索社会力量共建共营共享机制,发动沿线企业单位、商家店家广泛参与,引导企业商家自主改造、提升业态,整合街区可利用空间,引导培育文旅消费、都市工业、社区商业、生活服务等新经济、新业态,营造多元消费活力场景。截至2021年,成都市已建成猛追湾市民休闲区、抚琴面街等100条特色街区。

▲成华区昭青里特色街区 王勤 摄▲成华区昭青里特色街区 王勤 摄

  “十四五”期间,成都市计划每年打造20条特色街区,每个中心城区每年实施1个片区城市既有建筑风貌提升,结合全市范围内有更新需求的217个老旧片区改造和道路U型空间整体提升,成片成势呈现特色鲜明、协调美观的旧城风貌。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图据成都市青羊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