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林接受记者专访。 王磊 摄  胡建林接受记者专访。 王磊 摄

  “多、小、密、弱”催生改革

  谈及“为何改”,胡建林向记者披露了一组数据:四川乡镇数量多,改革前有4610个,居全国第一,几乎是第二位河南和第三位河北的总和,乡镇平均人口和幅员面积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1.7%、44.2%。

  “总体来说,四川的乡镇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的现状,稀释了公共资源、降低了服务效能、制约了经济发展、影响了乡村治理,导致微观体系不适应宏观战略、空间布局不适应城镇化进程、管理架构不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实施改革予以破解。”胡建林说。

  在胡建林看来,除了基于现状的“问题导向”,进行乡镇行政区划改革也是贯彻中央精神的具体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题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些都为本轮乡镇建制调整指明了方向。”

  对于乡镇行政区划改革,中共四川省委强调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对于这个“势”,胡建林有着自己的理解。

  “乡镇、村建制调整改革着眼于优化基层政权体系和组织架构,是城乡基层治理的先导工程、基础工程。”胡建林认为,此项改革不仅顺应了人口城镇化、产业规模化、服务便民化、治理现代化的趋势和规律,也发挥了区划对资源流动的导向作用。

  强化顶层设计 打好“组合拳”

  胡建林告诉记者,围绕“乡镇如何并”“干部如何安”“风险怎么控”“工作怎么推”四大课题,四川组织开展了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省级层面区划调整、机构和干部、投资、财政的“1+4”政策文件,强化顶层设计,打好“组合拳”。

  “我们还明确了乡镇编制不上收、财政转移支付不减少、基础设施建设不削弱、基本公共服务不降低、干部安排不悬空‘五个不’要求。”胡建林透露,在改革全面铺开前,为验证和完善政策体系,四川选择了代表不同类区的宜宾、自贡、遂宁3市和夹江、顺庆、仪陇3县(区)进行试点。

  “乡镇行政区划改革直接关系老百姓,征求意见非常重要。”胡建林表示,无论方案谋划还是推进实施,四川各地在方案形成后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进行了为期30天的挂网公示,实打实回应民众利益诉求。

  “我们全覆盖开展谈心谈话,对干部讲清楚人事安排、对群众讲清楚未来变化、对商家讲清楚蕴含商机、对乡贤讲清楚发展前景,消除基层干部群众疑虑。”胡建林强调,四川各地同时必须保证坚决兑现政策承诺,在被撤并乡镇保留便民服务机构,完善村级民事代办制度,卫生、教育、养老、治安、集市等功能维持不变,确保民众当期利益不受损、长远利益有增进。

  事实证明,依法稳妥推进的改革获得了百姓的接受和认可。胡建林透露,改革过程中,四川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分类明确应对处置措施,整个改革期间信访和舆情比预期的少,可以说是“波澜不惊、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