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挑战——

  与京津冀等区域的中心城市相比,成都经济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还有较大差距

  相对于“极核”,“主干”是成都更熟悉的角色。

  自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以来,成都担当全省“主干”已有两年。两年来,成都正不断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仅去年就通过组织“成都企业市(州)行”活动,推动签约项目238个,计划总投资1596亿元;成德眉资同城化快速推进,半小时交通圈正加速成型……

  这一切,为成都发挥极核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认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使中心城市可以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为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周边城市借助中心城市优势提升竞争力、实现要素互补提供了新机遇。“‘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扩大了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影响力,壮大了成都的‘极核’力量。”

  从“主干”到“极核”,成都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会议提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的中心城市相比,成都经济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还有较大差距。多位与会者提到,发挥极核功能,当前成都还存在城市空间供给不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先进制造业承载能力不足等挑战。

  谋发展——

  四项任务将推动成都实现空间格局之变、发展方式之变、城市能级之变

  如何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会议明确4项任务: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加快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和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建设,大力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持续提升门户枢纽地位。

  多位与会代表表示,这四个方面有机统一,将推动成都实现空间格局之变、发展方式之变、城市能级之变。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鲁荣东说,公园城市建设将提升人居环境,吸引人才、项目向成都聚集,“两区一城”则是人口和产业的重要承载地,通过同城化形成产业协作,优化要素和资源的匹配,人流、物流、商流等齐聚成都,门户枢纽功能自然得到提升。

  如何推动任务落实落地?成都方面表示,将加强成渝产业协作;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同城化建设等为抓手,推进东进,调整空间结构;以成都铁路港、天府国际机场为支撑,强化全球配送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方面,资阳方面认为,成德眉资4市已逐渐形成同城化发展合力,将共同打造大成都都市圈。不过,在同城化发展中还有一些“硬骨头”需要啃,应当通过改革,打破区域间的壁垒,建立深层次的、常态化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在“两区一城”建设方面,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书记刘任远表示,将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为统揽,打造未来城市样板;眉山已经将天府新区眉山片区作为发展的“一号工程”,将以此为载体,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抓住成都东部新区建设机遇,规划建设眉山东部新城,与成都东部新区共同争创国家级航空实验区,进一步拓宽开放发展平台载体。

  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

  “月明星稀”变“众星拱月”有两招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把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性工程。

  区域中心城市为何被提到“战略性”的高度?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又该如何培育壮大?与会代表与会外专家展开热烈讨论。

  川报观察记者 熊筱伟

这里的新闻油爆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大四川(sina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