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罗之飏
“十四五”是四川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的关键时期。
未来五年,如何顺利“入圈”?《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以专门的篇章进行了“顶层设计”。
从空间上看,《纲要草案》明确了构建“一轴两翼三带”的区域经济布局;从路径上看,主要引导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从目标上看,旨在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如何理解这一“顶层设计”?四川省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及业内人士。
经济布局怎么看?
优化经济格局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根据《纲要草案》,“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即成渝发展主轴,以泸州—宜宾组团为代表的南翼、以南充—达州组团为代表的北翼,以及成德绵眉乐雅广攀经济带、成遂南达经济带、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
“经济圈建设不能齐头并进,必须要以核心城市或组团来带动。”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明洪认为,“一轴两翼三带”是依据四川区域经济现状,进一步明确发展关系,“一轴”是解决成渝两个极核城市的关系,“两翼”是解决川渝毗邻地区的关系,“三带”则是解决省内主要经济区的关系。“这种划分既可以避免经济区被行政区阻断的问题,也能加强核心城市和经济腹地的联系,还能降低区域经济联动成本。”
四川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夏华祥认为,由于经济要素不断被虹吸,成渝经济腹地城市有逐渐成为成渝两大极核的交通规划过境地和产业发展资源供给地的不利趋势,“一轴两翼三带”实质上是满足经济腹地重点城市的发展诉求,根据成渝地区整体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进行再谋划,重新做好双极核与经济腹地间的产业布局、点位布局和生产研发布局,推进中心城市除总部、研发和消费中心外的功能梯度向经济腹地转移,优化腹地的发展层次,引导经济要素向腹地后发城市流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有利于发展各地比较优势,差异化发展。”四川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乐山市委主委易志隆认为,《纲要草案》不仅支持德阳、眉山等城市优先承接成渝两市的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也鼓励川南、渝西地区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从地域格局上明确了各自的差异化优势,并指出了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乃至融入国内新发展格局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