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朱鹮繁育中心,朱鹮破壳而出。](http://n.sinaimg.cn/sc/crawl/677/w407h270/20210817/e090-90ed7783be7e4a5e4c2c3cc6eb890c04.jpg)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的朱鹮。](http://n.sinaimg.cn/sc/transform/675/w405h270/20210817/0b0f-e19cdf9c0ce067ba9f0a8978708b7f10.jpg)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http://n.sinaimg.cn/sc/transform/677/w407h270/20210817/1819-448c17271cf919b95f82d195801b95ec.jpg)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工作人员察看繁育保温箱。](http://n.sinaimg.cn/sc/transform/677/w407h270/20210817/e53a-eeb79f333d85929aeedcad3a4304b892.jpg)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工作人员为初生朱鹮调配食物。](http://n.sinaimg.cn/sc/transform/677/w407h270/20210817/42cd-89486f2f82ee1bd96bfae09b6ecade53.jpg)
朱鹮,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由于猎杀、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等因素,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我国林业部门的科学部署和科研人员40年的努力下,朱鹮数量已由1981年陕西洋县发现的7只,发展到现在的7000余只。
四川朱鹮人工迁地保护工作开始于2016年,目前,四川朱鹮迁地保护种群数目已发展至3个,分别位于峨眉山市、乐山市绿心公园和沐川县,川内朱鹮人工迁地保护种群数目成功突破200只,而这个数据在2016年之前还是0。
“老幺会飞了!”坐在办公室监控前的技术员吴永中弹起身来,兴奋地告诉身边同事。随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8月15日上午10时许,沐川朱鹮繁育中心最晚出壳的MC-5-P1号朱鹮幼鸟在采食泥鳅后,绕笼舍飞行一周,然后颤颤巍巍停留在4米多高的栖杠上。这一幕,恰好被吴永中观察到。
“老幺”是该中心今年繁育的第33只幼鸟,它的初次飞行意味着中心今年的朱鹮繁育工作落下帷幕。至此,川内朱鹮人工迁地保护种群数目成功突破200只,而这个数据在2016年之前还是0。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代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