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护住栖息地原真性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伞护”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

  成为大家共同的家园

  “拍到了拍到了!”8月27日下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王朗片区巡护员鲁超,在巡护途中偶遇一只野生大熊猫,和他对视良久才转身离开。而距离上次王朗片区巡护员路遇大熊猫仅仅隔了5天。

  不止王朗。试点以来,卧龙、九顶山、大相岭、唐家河等地野生大熊猫活动明显增多,绵阳、雅安、阿坝等地村民偶遇野生大熊猫的报道屡见不鲜,网络上甚至有“四川遍地是熊猫”“四川人手一只大熊猫”的梗。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红外相机图片: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中,野生大熊猫妈妈带着幼崽外出活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红外相机图片: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中,野生大熊猫妈妈带着幼崽外出活动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的大熊猫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的大熊猫

  “野生大熊猫频频现身的背后,是四川持续增强的保护力度。”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试点以来,四川整合投入资金8000万元,完成原23个自然保护地15000余平方公里的36次本底调查、210项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试点区主要保护对象和资源管理状况。

  加强监测巡护,是保护方式升级的重要手段。四川在试点区布设红外相机监测位点7800个,对3336平方公里大熊猫栖息地和1668条样线进行重点监测。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的大熊猫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的大熊猫

  穿上迷彩服,带上弯刀、水壶、方便面,早上8点出门上山,傍晚回到管护站。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团宝山管护站巡护员陈国红等人的日常,“一是排查是否有人盗猎和破坏生态环境,二是察看有没有受伤或生病的野生动物,及时提供救助。”

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巡护员测量嗅味树数据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巡护员测量嗅味树数据
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巡护员采集熊猫粪便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巡护员采集熊猫粪便

  试点以来,四川累计设置固定巡护线路900余条,派出各类巡护出勤近9万人次,覆盖面积1.4万余平方公里,共发现野生大熊猫实体30余次,发现其他同域珍稀动物1600余次。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红外相机图片:一只雪豹妈妈带着三只雪豹幼仔外出活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红外相机图片:一只雪豹妈妈带着三只雪豹幼仔外出活动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的岩羊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的岩羊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亚洲黑熊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亚洲黑熊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水獭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水獭

  以大熊猫为核心,四川在试点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自然原真性、完整性。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扭角羚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扭角羚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毛冠鹿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毛冠鹿

  生态走廊越来越长。实施黄土梁、土地岭、泥巴山等6条大熊猫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修复廊道植被68平方公里,恢复大熊猫栖息地28平方公里,为大熊猫隔离小种群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四川还在试点区累计清理关闭矿业权229宗,清理整治水电站289座,引导矿山职工转产就业,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栖息地原生境的影响。

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区域自然景观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区域自然景观

  科研成果越来越多。继续依托相关结构平台开展遗传、基因等研究,四川在大熊猫人工饲养发情、受孕、育幼、野化放归难等课题中取得新突破,不断搭建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

  保护力量越来越强。四川通过在试点区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在绵阳分局试点设置共管理事会,推动相关利益方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发展。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开展联合巡护专项行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开展联合巡护专项行动

  生态改善越来越好。试点以来,四川共救护病饿野生大熊猫4只,人工繁育大熊猫53只。建立大小相岭、龙溪—虹口2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9只放归大熊猫在野外生存状况良好。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数据显示,借助充分发挥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四川片区协同保护其他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在野外巡护中已发现其他同域珍稀动物1600余种。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川金丝猴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川金丝猴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林麝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林麝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红腹角雉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红腹角雉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金猫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的金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