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费世民已探寻了20余年,从朝气蓬勃的青年小伙儿熬成了中年大叔。

抑螺植物桢楠抑螺植物桢楠

  识虫:

  照抄湖区“作业”行不通

  他探寻山丘区钉螺分布规律

  研究生毕业后,费世民进入省林科院。当时,他怎么也没想到,往后时间,自己会与血吸虫打上交道。

  “上世纪90年代,我在简阳搞防护林研究。”他回忆,1998年特大洪灾后,血吸虫开始反弹。当时全省有几十个县(市、区)是疫区,简阳便是其中一地。

  2003年底,四川有23个县(市、区)血吸虫病疫情严重。

  血吸虫很小,肉眼看不见,寄生在钉螺体内。在水中,血吸虫通过毛孔,几秒钟即可进入人体内,然后不断吸血繁殖,危害人的肝脏和脾脏。所以,感染者通常会出现食量大增、肚子发胀等症状。若不及时发现治疗,后期将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甚至无法根治。此外,血吸虫还能通过人和动物的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而后进入水中,寄生在钉螺体内,进行再次传播,循环往复。

抑螺试验抑螺试验

  钉螺是血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因此防治血吸虫的关键,在于防控钉螺。

  “钉螺不只生活在水中,也会上岸。”费世民查阅了大量资料,“由于过去相关林业血防研究都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集中在鄱阳湖、洞庭湖等湖区一带,和四川的山丘区分布有巨大差异,防控措施不能照搬照用。”

  他研究发现,四川山丘区钉螺不仅在溪流、沟谷生存,在山坡的一些林下、草坡等也有分布。在同一区域、同一流域,呈明显的不连续点状、块状分布,异于江湖滩地、水网区。

  四川林业血防当时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没有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持,也没有人去研究。为此,费世民四处奔走,到中国林科院寻求支持。在众人努力下,2006年,四川林业血防进入全国林业血防工程规划,并启动实施。费世民作为山丘区林业血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参与了国家规划的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