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2022年一季度四川经济发展成绩单出炉。一季度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39.24亿元,同比增长5.3%。这一增速,高出全国0.5个百分点。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曾俊林评价,“在国内外环境超预期变化、挑战性和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四川经济实现了平稳开局。”□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彧希 文露敏

  A

  延续了持续恢复态势

  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经济成绩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四川在经济增幅上跌入一个“大坑”,而2021年一季度又垒了一个“高坡”,“今年以来基数效应大幅减弱,经济逐步回归常态化运行。”曾俊林说,四川此前预判:2022年一季度将会是一个“坎儿”。

  一季度过去,四川以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迈过了这个“坎”。实现经济增速5.3%,如何看这个数据的成色?

  曾俊林分析,去年一季度四川GDP同比增长15.8%,罕见地低于全国2.5个百分点。此后四川一路追赶,与全国的差距不断缩小。2021年全年,四川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四川延续了高于全国的态势。

  除GDP增速,四川多个主要经济指标,也高于全国。“比如,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0.6和0.8个百分点。”曾俊林说,还有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指标的增幅,均高于全国。

  与两年平均增速和2019年同期数据的纵向对比分析得出,“四川经济发展延续了持续恢复态势。”曾俊林说。从数据上看,四川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整体经济保持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总量超过1.27万亿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节能降耗成效明显,运行环境比较稳定。可以说,一季度四川实现了平稳开局。

  “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经济成绩,展现了四川作为西部地区经济体量最大、人口最多、产业基础完备的内陆经济大省的发展定力。”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评价。

  B

  多项政策叠加刺激

  产业恢复步伐坚定

  平稳开局的背后,是开年以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奋进姿态与真抓实干。

  2022年如何发展?去年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保持经济合理增速。面对国内外环境超预期变化,更高质量的“进”如何实现?曾俊林分析,主要靠政策靠前发力、产业活力支撑、增量企业贡献以及大企业多拉快跑带来的合力。

  元旦节后上班第一天,四川率先组织全省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全省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调度电视电话会议、全省投资运行和财政收支调度会、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等会议密集召开,释放出重要信号。

  与此同时,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若干政策、推动工业经济良好开局八项措施、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为稳经济保驾护航。

  多项政策叠加刺激下,产业恢复步伐坚定。工业方面,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电子信息、电力热力、石油天然气、汽车制造等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一季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65户,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30.6%,其中电气机械、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新建企业比较多。”曾俊林介绍。

  “尤其要提的是服务业。虽然受疫情影响恢复得比较艰辛,但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领先全国的优势明显,对5.3%的GDP增速贡献比例最大。”曾俊林说。

  为了实现“稳”,各地各部门在一季度开展“急行军”。3月29日,杉杉科技眉山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内,首批生产设备进场,此时距基地挖开第一铲土尚不到90天。“今年是我们的‘制造强市突破年’。”眉山市市长黄河说,眉山将力争实现签约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50个以上。

  分别增长186%和146%——这是1月至2月,成都市引进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数量和总投资的增长率。成都市市长王凤朝介绍,今年以来,已有京东方成都车载显示基地等31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通威太阳能光伏产业制造基地一期等21个项目竣工投产。

  C

  下一步如何继续稳住增长态势

  要从生产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

  3月以来,疫情“倒春寒”突然而至,四川经济压力陡增。

  “主要表现为恢复的不平衡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曾俊林表示。从生产端看,疫情对餐饮、文旅、交通运输等接触型服务业恢复形成冲击,其中,四川一季度餐饮收入783.1亿元,同比下降1.5%;从需求端看,受疫情、收入预期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不牢固,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长1.3%、为近18个月内最低;从市场主体看,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恢复情况也不平衡。

  谈及未来经济形势,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判断:最大挑战还是散点多发的疫情,将继续冲击餐饮、旅游、交通等行业,甚至可能造成工业生产的供应链、产业链反复中断,增加运行成本。

  此外,输入性压力明显加大。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分析,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等因素,增加了中下游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

  困难重重,四川“稳增长”仍可预期。“四川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不靠海、不沿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工业生产影响的滞后效应显著,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汤继强表示,一季度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购进价格指数(IPI)仍保持“高进低出”格局,但随着价格传导机制显现,两者之间的剪刀差在不断缩减,生产成本高企给中下游企业带来的困难能够得以缓解。

  下一步,四川如何稳住增长态势?需从生产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

  在生产端,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餐饮、文旅、交通运输等“一业一策”制定出台精准帮扶措施,研究对特困行业和企业用电的阶段性优惠以及房租补贴等。此外,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推动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平台、拓展中欧班列南线新路线、搭建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平台等。

  在需求端,全面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激活消费需求。“盘活消费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会消费。”汤继强认为,这依赖于关键领域的灵活施策。

  读懂“成绩单”后的战略定力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刘志杰

  4月19日,全省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发布:地区生产总值12739.24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驾马车”中,外贸增长26.2%,增速居全国第六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消费也取得5.1%的增速……数据表明,一季度四川经济延续恢复增长态势,实现平稳开局,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打下基础。

  这份成绩单是来之不易的。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频发,经济发展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并未减弱。在此情况下实现平稳开局,在于四川保持战略定力,早谋划、早落实,冲刺争先,付出了汗水与努力。

  战略定力,是在错综复杂形势下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所具有的战略自信、意志和毅力。保持战略定力,就是无惧暂时的波动,朝着认准的目标坚定前行。

  保持战略定力,就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一季度以来,我省召开全省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调度电视电话会议等会议,印发《四川省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若干政策》,系列举措确保“稳”字当头;认真研究谋划管当前利长远的重大问题,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抢抓“东数西算”工程启动机遇,系列改革创新不断夯实“进”的动能。出台43条纾困扶持措施促进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真金白银”兜底就业、激活市场,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0%,“六稳”“六保”工作见到实效。我省疫情防控总体实现早发现、早控制,争分夺秒“动态清零”,也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空间。

  保持战略定力,就是冲刺争先。无论是应对风险挑战,还是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战略机遇,都有奋勇向前的干劲。一季度,我省70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13.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31.6%,超时序进度6.6个百分点;川藏铁路全线开工,国道351夹金山隧道、成达万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德阳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等153个省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106个项目提前开工。各领域快马加鞭,才有了一季度的稳健开局。

  一季度农业生产形势良好;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9.4个百分点;服务业恢复增长,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可以看见,四川在贯彻落实“三新一高”要求中,新产业增长点陆续投产达产,新动能加速聚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体系正逐步完善。正是因为保持战略定力,为实现战略目标增添了后劲,增强了韧性,我们理应拥有应对冲击和挑战的能力和底气。

  从战略定力角度理性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既要看到经济发展平稳向好的基本面,也要看到消费数据增幅较缓,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内外部压力加大,全省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分化加剧、输入性压力加大等挑战和问题。战略目标的实现并非轻而易举,我们既要增强信心、稳定预期,更应保持清醒、鼓足干劲,迎难而上,总结用好一季度经验,一如既往保持战略定力。

  保持战略定力,要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用好重大项目投资的牵引带动作用;保持战略定力,要抓住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机遇,促进稳增长政策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保持战略定力,还要抓早抓小防范化解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风险,不断提振消费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激发经济活力,为全年发展保驾护航。

  稳扎稳打、争分夺秒、善作敢为,就一定能冲破浮云,推动全年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