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伊乐 川观新闻记者 付真卿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即防疫“新十条”)。为更好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和防疫“新十条”,四川在12月8日也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措施,例如取消“入川即检”等。

  随着防疫“新十条”及各地优化措施的落地执行,意味着“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将成为共识,民众也需要做好防范应对新冠病毒的准备。因此,怎样科学地认识病毒、应对病情尤为关键。川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6位新冠病毒感染者,听他们讲述自己和身边人的患病经历。

  受访者中有本地感染的,还有在国外两次被感染的;与他们一起经历新冠病毒感染的,最小的患者7岁,最年长的82岁,有的全家人都在居家隔离中。记者整理了他们的自述,来听听他们亲身感受。

  亲历者一:王先生,31岁;今年12月3日确诊,居家隔离中

  “没什么好担心的,静静等着康复吧”

  [经历自述]

  我可能是12月1日在做志愿者工作时被感染的,那天我在小区门口查验进出人员的核酸报告和健康码。当天我做了核酸,但是等了两天都没有出结果,12月3日感觉有点轻微喉咙痛,那时我就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当天晚上接到疾控中心的电话,告知我确诊了。确诊后按照疾控的要求,我跟社区报备,然后一直在家隔离。

  感染后的症状跟感冒差不太多,开始主要是喉咙痛、头痛、眼睛有点肿胀,最严重的情况是在12月5日晚上,发高烧,身上不停地冒汗。但第二天烧就退了,其他症状也很快减轻了。现在(12月8日),就只有一点咳嗽、鼻子有点堵。生病期间吃了连花清瘟、布洛芬等药物来帮助缓解症状。

  我现在独自在家隔离,之前准备了一些物资,有什么需要跟物管联系都可以送上来,放在门口我自己取。物管说我的生活垃圾需要统一存放在一起,他们会专门来处理。其他的情况都一切正常,没什么好担心的,就静静等着康复吧。

  亲历者二:周先生,30岁;今年1月和6月两次确诊,现已康复

  先后感染过“德尔塔”和“奥密克戎”

  [经历自述]

  我先后感染过“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两种病毒,都是在国外确诊的。

  去年4月,我受单位派遣到中东地区出差。今年初,当时正是“德尔塔”病毒在全球的一个暴发期。我周边的好多同事都先后感染了。在那个大环境下,我也做好了要被感染的心理准备,在国内我接种了两针疫苗,到国外又接种了两次。

  大概是今年2月的一天,我突然感到嗅觉出了点问题,闻不到气味,然后浑身开始酸痛,我意识到自己肯定是被感染了。接下来就是持续几天的发烧,那段时间还是有点难受,是比较重的感冒症状,大约4天之后烧退了。此后的两周内还有一点咳嗽,然后就完全康复了。

  今年6月,我又被感染了,这次是“奥密克戎”。一天早晨起床时我感觉身体有点酸疼,但没有其他症状。到了办公室,我总感觉闻到一股说不出的怪味。我问同事,他们都没闻到。这时有人说,“你肯定是感染了”。我一查,还真是。这次感染后的症状比上一次要轻很多,只是身体有点酸疼,有一点怕冷,会感觉闻到怪味,没有其他异常。大约4天之后,这些症状也都没有了。

  亲历者三:李先生,33岁;今年9月7日确诊,现已康复

  “药物都是辅助性的,

  最关键还是靠自己的免疫力”

  [经历自述]

  我和女朋友都是在今年8月份成都那一波疫情中感染的,但我们感染的过程比较特殊。当时我们的小区是处于临时管控状态,我们一直都在家里,之前的几次核酸也都是正常的,不知什么时候就感染了。

  后来卫健委的专家还专门分析了我们的案例,说大概率是气溶胶传播,因为我家阳台对面十多米外的一家里有确诊病例。从我们的经历来看,戴好口罩还是很重要的。

  女朋友首先确诊,我是作为密接在隔离酒店确诊的。她有一点症状,主要是喉咙痛、发烧,前期有一点丧失味觉,但几天后就恢复了。我的症状还要轻一些,连发烧都没有。

  我确诊后的第9天,CT值就恢复正常了,现在完全健康。我们生病期间也吃了一些缓解症状的药,但我觉得药物都是辅助性的,最关键还是靠自己的免疫力,平时多运动、多喝水,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亲历者四:彭女士,29岁;今年12月5日确诊,现一家四口居家隔离中

  一家四口居家隔离 还有一个3岁娃娃

  [经历自述]

  我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感染的,12月4日做核酸结果还是正常的。第二天感觉喉咙有点干,有点发痒。我心里始终有这种念头(被感染),就去做了一个单独采样核酸,果然就确诊了。

  12月5日核酸结果出来后,我就居家隔离了。我们一家4口人,之前都接种了疫苗。我丈夫和婆婆这次也都确诊了,3岁的孩子反而没事,我们每天都用抗原试纸给娃娃测试,到目前都是正常的,我感觉小朋友的抵抗力还挺强的。

  孩子爸爸状态是最好的,已经基本转阴了,他现在带着孩子单独住在一个房间。在家里,我们都是戴好口罩的。我从12月5日晚上开始感觉身上发冷,有点发烧,最高烧到39.5度,之后几天也有些反复,再后来慢慢就恢复了,目前就还有一点鼻炎症状,流鼻涕、打喷嚏。55岁的婆婆症状稍微重一些,除了感冒症状还感到浑身乏力,最近几天都在卧床休息。但一家人的精神状态还算好,都在康复之中。

  目前居家隔离生活是有保障的,我在网上买菜,物业送到门口。生活垃圾也有专人负责转运。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电话里跟我说,让我们自己在家里测抗原,如果恢复阴性了就跟社区报备,然后会安排人上门来给我们测核酸,根据核酸结果再决定什么时候解封。

  亲历者五:钟先生,41岁;今年11月26日确诊,现已康复

  感染后进入方舱当志愿者,照顾82岁婆婆

  [经历自述]

  我是11月26日确诊,11月28日进入方舱医院。确诊后有点头晕和咳嗽,感觉症状比普通感冒还要轻微一些,第二天基本就没有症状了,后来就把我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

  因为我的CT值还比较高,还不能出舱。为了让自己充实起来,就主动跟医院联系做志愿服务,方舱里有老年人病区和儿童病区,我就帮着送一下饭,照顾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患者。

  方舱里的老年患者还是比较多,大部分也是无症状的,有症状也比较轻微,只是老年人体质普遍差一些,恢复起来较慢。

  我照顾过一个82岁的婆婆,姓李。她也是11月28日跟我同一天进入方舱的。她的症状是头晕、咳嗽、喉咙干,有点无精打采,医生给她开了一些药。进舱第三天,李婆婆就可以下床自己活动了,我陪着她走动锻炼。她有基础疾病,主要是高血压和低血糖,但康复得很快。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她打了疫苗,另一方面跟她个人的情绪也有关系,时常保持乐观,放松心情。

  我出舱前一天(12月5日),李婆婆的核酸已经转阴了,现在应该已经康复了。

  亲历者六:马女士,40岁;11月28日确诊,现已康复

  “我特别希望你们能替我表扬两位护士”

  [经历自述]

  我和我母亲,还有两个女儿在11月26日到28日先后确诊。母亲64岁,大女儿12岁、小女儿7岁。

  刚开始我们一家人都挺担心的,一方面对这个病毒还不了解,家里又有老人和孩子。另一方面是担心被别人排斥,被“另眼相看”,反正就是很焦虑,但进入方舱后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特别希望你们能替我表扬两位护士(也可能是医生),张春艳和赵丹,她们简直太好了,每次见到都是笑脸相迎,嘘寒问暖,跟我们在一起一点也没有避讳,让我一下就打消了之前的顾虑,让我们知道这个病其实也没什么。

  我们一家人的症状都差不多,开始都是发烧、身上酸痛,大约三四天烧就退了,然后就有些咳嗽,接下来慢慢就恢复了。我们全家12月7日都出舱了。

  在康复过程中,心态和情绪很重要。方舱里我们过得还挺不错,所以我特别想感谢医护人员。我现在觉得这个病毒真没什么可怕的。

  [医生建议]

  新冠患者居家隔离要常备对症药品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未来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需要在家中自我隔离。怎样正确应对,特别是老年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何应对?就此,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梁芳

  近段时间,梁芳和成都市七医院的医护团队一直在成都某方舱医院负责医护工作。梁芳告诉记者,随着新的防控政策的推进,具备条件的患者都可以选择回家隔离,预计方舱内的患者数量将会逐步减少。

  梁芳介绍,方舱里的新冠患者都是轻症或无症状,这也是未来绝大多数新冠患者可能出现的状况。因此,方舱内的治疗措施对于民众来说是有参考价值的

  “主要是对症用药。”梁芳说,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烧、咽喉疼痛、咳嗽、乏力等症状,不同的患者状况不一,程度也不同。医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开药,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建议民众也要在家中常备一些缓解上述症状的药物。“除了对症用药,我们发现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加快康复也是有帮助的。”梁芳说,他们观察发现,同一天进舱的患者,孩子康复的速度往往比大人要快,因为孩子总是无忧无虑的。“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但从经验上看情绪(对康复)的确很重要。”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群体,梁芳建议在身体条件符合的情况下,首先要接种疫苗。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属于新冠的高危人群,家人一定要特别注意,随时观察家中老人基础疾病的情况,家中要准备应对基础疾病必要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