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履职

  依靠科研特长,履职尽责推动科研水平进步

  从技术一线,到履职现场,2008年起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侯蓉在总结履职经历时,提到最多的,还是自己的科研特长。

  多年前,侯蓉发现,当时关于兽药管理的法规规定中,有部分内容在实践中会给动物园、野生动物救助机构等组织的正常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可能影响救治大熊猫。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她多次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推动了问题的解决进程。

  “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让我认识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过程也是推动科研进步的过程。”侯蓉回忆道。

  此后,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也对侯蓉提出的相关意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吸纳。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侯蓉领衔提交了31件建议和10件议案,其中80%的议案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还记得当时在保护区周边,发现村子里的犬只出现了大面积死亡,我立马意识到这是一种传染疾病。而此前,犬只是可以自由进出保护区的,这就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侯蓉告诉记者,经过测算,保护区周边生活的家养犬只,活动范围在8公里左右,可以深入保护区内部。这样的活动范围,不仅会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携带的疾病带出来,也会将家养犬只本身的疾病带进去。这一发现很快被侯蓉转化为关于加强保护区周边犬只管控,做好疫病防控,形成“免疫隔离带”的建议。

  她的视野

  关注野生动物体系建设,关注国家公园带来的发展机遇

  随着履职的不断深入,侯蓉对自己职责的理解也越来越深。用她的话说,随着和其他代表一同履职尽责,野生动物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一系列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正在加快完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全民共识,这让她倍感欣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的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的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作为一名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大代表,履职的过程也让我越来越清晰、深刻地认识到法治体系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侯蓉说,在技术视野之外,履职经历大大拓宽了她的法治视野,让她更清晰地定位自己在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的职责使命。

  近年来,侯蓉的视野也扩展到大熊猫之外。2022年侯蓉提出了有关国家公园管理法的立法议案。她希望能以自己的专业建议,推动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

  “当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点仍然是就地保护,对于迁地保护的关注力度较弱。”侯蓉认为,下一步,野生动物保护法仍然又继续完善的空间,目标是围绕野生动物保护建成一套制度体系。

  此外,国家公园的建设与完善也是侯蓉关心的方向。

  “2021年,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启新篇,包括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内的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国家公园建设对于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等拥有丰富自然遗产的民族地区发展,是一次重要契机。”侯蓉说,如何将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当地的发展进行有效衔接和统筹推进,是她今后继续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