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厂改建而来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由电厂改建而来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澎湃新闻:中国有很多老厂房变身创意园区或是滨江参观路线,比较著名的是北京的798,上海的M50、PSA、民生码头等,您对此持有哪种态度?国际上是否有可以借鉴的成果样本?

  斯蒂芬·修斯:旧有的工业设施变成艺术和创意的例子遍布全球,最早的大规模改造发生在1967年英国一个叫做Snape的地方,是将原来的啤酒厂厂房改建成了音乐厅。我认为这对全世界人民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除了废物再利用,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已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那么未来仍旧依靠人工操作、能够给人提供工作机会的,可能就只有创意产业了。

  我觉得中国和外国在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方面非常类似。中国的特殊之处在于经济资源非常丰富,因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它可以在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时候投入更多的资源,并且从其他国家的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当中汲取经验,在做规划的时候更加细致,更加妥善有效。

英国啤酒厂改建而成的“Snape Concert Hall”音乐厅英国啤酒厂改建而成的“Snape Concert Hall”音乐厅

  澎湃新闻:M50是上海最早工业园区变身艺术园区的工业遗产之一,但目前却面临艺术家资金上涨、沦为旅游景点等困境,在您看来有什么解决之道?

  斯蒂芬·修斯:这样的再利用其实都不是永久的,更多的是一个过渡转型阶段。其实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过渡性的、阶段性的,所以当地艺术家选择在改造后的厂房过渡,可能同时还会再寻找其他租金低廉划算的地方进行艺术创作。

斯蒂芬·修斯在论坛上发言斯蒂芬·修斯在论坛上发言

  附:用艺术复兴城市钢铁丛林(斯蒂芬·修斯论坛发言)

  我的祖先来自南威尔士,他们是矿工。这里一度是世界的钢铁制造中心,威尔士在1811年时,就已经有铸铁的房顶支撑。但是到19世纪,这样的建筑就变得多余了。之后一些新的产业基地诞生。铁矿石矿场的资源也耗尽了,从经济上来讲,也很难支撑那么多的人口,结果留下了很多泥瓦匠。

  南威尔士有很多工业建筑遗留下来,这些建筑很多是建在山上,是19世纪末建造的,在那个时候造了很多大的熔炉,这些熔炉要重新使用很困难。现在其中有一个熔炉已经成为了“纪念碑”,成为工业遗址。那是一个巨型的石头建筑,它和当地风光紧密结合在一起。1800年建了一个城堡,用于当地的工人居住,当时在整个钢铁建筑之外有一个非常原始的水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