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双流代表团会议召开。会上,天府新区代表小组的成员踊跃发言,积极为成都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主任、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副主委解慧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主任、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副主委解慧琪

  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是成都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经济变道超车、重塑竞争优势的重大抉择。”发言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主任、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副主委解慧琪指出,近年来,成都大力实施多项政策措施,在院地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效。

  如何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首先,要进一步打造校院企地发展共同体。”发言中,解慧琪抛出了第一个解决办法,“利用高校优质的科研资源,鼓励高校和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由企业投入,高校、政府给予配套资金或政策支持,联合实验室围绕市场急需能够产业化的项目尽快推进成果转化……围绕产业功能区建设及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组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和转化功能型平台,提高成果转化孵化服务能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其次要整合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建议我市率先逐步强制推行财政投入与扶持项目所建研发平台低成本共享与开放模式,整合多年来国家投入建立的分散于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发资源,推行国有研发资源服务全民的非赢利目的的创新平台模式。对于开放后设备的消耗性材料和维修,给予补贴,在我市率先实行以研发资源开放为条件的科研项目立项和资金扶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应有效益,实现公共研发资源的真正共享。”紧跟着,她又从平台建设方面给出建议。

  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的科研工作者,解慧琪认为还应营造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生态环境。“依托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成效,促进上位法出台完善。总结相关经验,进一步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途径和模式,全面落实成果转化税收减免政策。”为此,她建议将(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纳入科技成果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医疗机构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的现金奖励享受50%减免税收优惠。

  此外,解慧琪表示,应鼓励并指导各方社会资源为新经济发展献策献力。“成都新经济的生长壮大离不开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实践探索,需要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参与。”

  

天府第七中学校长陈刚天府第七中学校长陈刚

  赋予天府新区创新体制机制办学和自主招生权

  作为一名来自教育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天府第七中学校长陈刚在发言中,首先向大会“晒出”新区教育工作“成绩单”:2018年顺利开办天府四中等6所学校,同时9所幼儿园、9所小学,4所中学已经开工建设。存量学校挖潜扩容和新建办学校两措并举,增加学位2700余个。教育大势稳定,教师安居乐业,2018年招聘教师200余人,培育区级名师300余人,300余名教育人才纳入首批天府英才计划奖励。

  陈刚说:“天府新区按照市委‘一心三城’的规划部署,全力打造国际化社区,全力推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基层治理和社事系统创新改革,积极作为,教育管办评分离省级改革试点区深入推进,‘两自一包’办学改革、国企办学创新不断深化。”

  陈刚介绍,天府七中开办一年半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新区党工委的深切关心下,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追捧的知名学校。仅一年半时间,有412人次走出国门,获得国际大奖,其中,天府七中代表队以全国总决赛特等奖第一名参加华盛顿全球“未来之城”全球总决赛,获最受欢迎奖。是唯一一支获奖的亚洲代表队。

  为什么一所新学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陈刚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没有体制机制的突破就没有天府新区教育的今天,而天府新区作为改革综合试验区,任何一项改革没有市委的鼎力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二是在新区党工委的关心和支持下,新区教育锐意创新,“政府主导、企业办学、多元合作”的办学体制,给予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三是在天府新区这块干事创业的热土上,教育人焕发出了从未有过的创业激情。

  陈刚建议:“恳请市委在设立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教改项目申报时优先支持天府新区,赋予天府新区创新体制机制办学和自主招生权。希望加大天府新区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力度。请求向省上争取允许参照地市州招生入学管理模式,在省级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区内招生入学工作。”

  

成都福享联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胤成都福享联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胤

  设置专项基金,让顶级资本根植于成都

  “毫不夸张地说,蓉漂成为了成都的一张名片。”作为一名服务行业的创业者,成都福享联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胤在分享时,对成都的人才工作赞不绝口:“仅以新区为例,人才新政实施以来,围绕成都市的指导思想出台了《天府英才计划》等政策,截至目前已经引进了高层次人才200余名,落户青年人才10万余人,占全市总比例的一半。2018年新区走入了哈尔滨西安、天津等7所院校开展蓉漂活动,精准对接6000余个工作岗位,吸引逾50000名高端人才参加。”

  马胤认为,在抢夺高校人才的同时,需要聚焦北上广中高级的人才。“尤其是企业急需中高级人才,让我们的中高端川籍人才回家,在地区政府求才得才,让引进人才水土相符,从引得来到留得住,再到最终的用得好。”

  而企业培育方面,马胤表示,在给企业提供比较好的招商引资的政策的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产业咨询、人才的配套服务,一对一提供支持。“在对同行业企业谈判引入期间,配合当地产业结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寻找本土企业对其进行产业配套,同时加大对该产业链条各层次人才的招引及培训。”马胤说。

  而在融资环境改善方面,马胤介绍,天府新区已经在着手建立潜力企业申报、审核与筛选制度。她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第三方机构打造符合行业市场的考核模型,将好的企业分产业类别进行建库、培育,让项目与资金资本和市场进行对接。同时,引入相对应的产业顶级资本进入,加大对高品质经济和投入平台的引入,尤其是引入一些募资能力强、项目储备多、专业度高的一线基金和顶级的投资平台,建立深度合作,并对标成都目前产业发展方向,设置专项的基金,让顶级资本根植于成都。

  

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治安管理支队治安防范人口管理大队副大队长 杨理琴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治安管理支队治安防范人口管理大队副大队长 杨理琴

  持续做强“蓉漂”人才服务特色名片

  “我见证了新区五年来的发展和变化。”发言中,来自来自天府新区公安办证中心的民警杨理琴,向与会人员分享了新区的人口数据:新区的户籍人口从成立之初的47万人增长到2018年底的69万人,迅速增长了22万人。截至到2018年12月31日到新区落户的青年人才就有11.5万人,占全市青年人才落户的44.5%。

  杨理琴说:“蓉漂成为了时代风尚。天府新区在服务人才方面,做足了充分准备。”她介绍,近年来,新区推行“一门受理,一站办结”,完善了网上预约、审批机制,开辟了专门的人才落户办理点、科学设置工作流程,在全市第一个为大学生提供了周日延时服务和学历入户邮寄服务,设计“便民服务卡”,新政实施一年半以来,人才落户已由前期的爆发式落户转变为了持续平稳增长,人才吸引显著增强。

  作为人大代表,杨理琴常常思考:如何留住人才,吸引更多高层次的人才来成都天府新区落户发展?会上,她建议说:“首先要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措施。各部门应在服务人才时,应充分细致地收集人才服务工作中的意见建议,形成合力,联动分析,整体配合,不断调整优化人才服务工作措施,才能更加充分合理地营造高效政务服务氛围,引得进人才。”

  杨理琴还认为,要着力提升人才后续跟踪服务能力。“人才落户仅仅是引得进人才的第一步,如何留得住人才,人才后续跟踪服务尤为重要。目前新区已落户11.5万的青年人才,他们在新区的就业、安居、子女就学情况等公共基础服务的保障,是决定是否留得住的基础。”

  此外,她还建议建立健全人才长效服务模式。“围绕新区产业需求,以人才服务特色化、精准化、个性化为目标和抓手,提前介入,精准定位,人才、户政等多部门多窗口定点服务进校园,倾听青年学生职业规划,沟通解答户籍政策,让毕业生享有离开校园时,毕业证和成都户口簿一起拿的政策便利,积极探索完善长效服务模式,持续做强‘蓉漂’人才服务特色名片。”杨理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