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在巴中市至诚镇柏溪村洋姜种植基地,来自全镇14个行政村和街道居委会的440余名干部群众齐聚于此,帮助采收洋姜。

  柏溪村离县城48公里,海拔1000余米,是典型的边远高寒村,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525户1649人,其中贫困户112户371人。近年来,该村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减少、传统农业种植收益降低等问题。自2017年5月起,县委宣传部联系帮扶柏溪村,会同至诚镇党委、政府,与村两委多次组织召开党员会、群众会、院户会,共同商议如何发展产业、怎样增收致富。经征求百姓意愿和专家考察论证,该村地理位置、土壤条件、光照时间都非常适合种植洋姜。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回引本村成功人士何俊返乡创业,成立了农大哥奇异果专业合作社。2018年5月,该合作社种下200余亩洋姜,12月正式进入采收季节。

  洋姜成活率极高,干旱、贫瘠的山坡上都可以栽种,且产量比较高。”何俊介绍,今年洋姜获得大丰收,可采收和销售成了眼下的一道难题。

  至诚镇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在通江县开设电商平台的云集网、赶街网和深山食惦负责人联系合作事宜,销路不愁了,如何及时供货呢?于是出现了一支庞大的“冬收帮扶队”。

  洋姜地里,砍杂除苗、挥锄开挖、捡拾去泥、分拣称重、装袋上车……440余名干部群众三个一组、五个一伙,在凛冽寒风中挥洒汗水,每一锄都那么用力用心,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口号声、谈笑声汇成一支动听的交响乐,在山间久久回荡。

  贫困户余明政介绍:“以前挖姜的工钱是0.35元∕斤,一天可挣务工费70元左右。为了不贻误洋姜采收的最佳时节,至诚镇党委、政府组织‘集体挖姜活动’,每人每天挖170斤,还奖补40元,挖得多就挣得多,我一天挣得的务工费就有100多元。一块土地就有了流转费、务工费等几笔收入,脱贫没问题。”参与挖姜的村民都干劲十足,一致认为,“只要勤劳肯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到地头帮助村民挖洋姜,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意志,丰富了农村劳动实践经验,还帮助村民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至诚镇干部路奎表示,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与辛酸的同时,感悟颇深,将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

  柏溪村第一书记闫荣钟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也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场面中,他介绍:“平时锻炼身体比较少,正好趁挖洋姜活动一下筋骨。洋姜丰收也就意味着百姓增收,是助农惠农的好事。”

  据悉,当天共采收洋姜38000多斤。“此次‘助农采收’活动,增进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闫荣钟认为,当好“泥腿子书记”,视群众为亲人,做群众贴心人,在“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密切联系群众,来到农户身边,站在农户田边,贴近农户心边,才能激发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下一步,将继续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诠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